【两会速递】中国科学家揭示人类胚胎发育“编程语言”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3-11 15:11:44 | 来源: 中新社 |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薛勇彪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所科学家与其他机构的团队合作,共同揭示人类胚胎发育和进化的奥秘。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江团队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团队合作完成,相关研究于北京时间3月9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据介绍,人类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含有200多种细胞类型、36个重要器官的复杂有机体。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发育需要人体内的基因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序表达,这一过程即为“基因表达编程”。
类似于计算机运行程序需要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程,人体设定基因表达也有一套“编程语言”——又被称为“染色体开放状态”。刘江等中国科学家此次发表研究成果,解读了该“编程语言”如何指挥人类胚胎的基因表达。
他们发现,在受精以后的两天时间内,人类胚胎几乎没有基因表达。为寻找基因表达的“开关”,刘江团队建立了微量细胞研究方法,最终找到启动人类基因组表达的关键分子“Oct4”,并发现基因表达也有“先来后到”,即细胞设定程序按照基因出现的先后顺序打开“开关”。
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突变会引起人类进化。具体来说,DNA序列中有一类片段被叫做“转座子”,顾名思义是它们常常从一个区域跳到另一个区域,导致DNA突变。科学家们推测,当转座子在胚胎中处于活跃状态,使人类基因产生突变,便有可能传递到后代中,最终引起人类的进化。
薛勇彪认为,此次研究成果打开了认识人类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大门”,将为人类优生优育提供理论基础。(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张素)
相关新闻
- 2018-02-26甘肃天祝多举措“抢救”保护华锐藏族语言文字
- 2017-12-07普思考试进入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与国际接轨
- 2017-11-292017傅雷翻译奖获奖者:翻译让人上瘾
- 2017-07-10中文成美国居民第二常用外语
新闻推荐
- 2025年消博会现场直击:多国企业共同开启买买买卖卖卖模式2025-04-18
- 商务部回应是否与美方沟通:“解铃还须系铃人”2025-04-18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南京举办台商代表座谈会2025-04-18
- 宋涛会见洪秀柱一行2025-04-18
- 唐代壁画系列展在台湾新竹开启闭幕之作2025-04-18
- 《长安三万里》即将在台湾上映 同步推出闽南语版本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