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市民正在参加“绿在东区”社区环保站的环保课程(摄影:实习生 辜雨晴)

 

与亚洲其他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城市相比,香港每日产生的人均家居废物量偏高。据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特区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为每日1.39公升,远远高于东京、首尔等亚洲发达城市。此外,由香港特区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三个用来堆放弃置废物的堆填区近年来相继达到饱和。如何处理垃圾,不让香港变成垃圾港成为香港迫在眉睫的难题。

 

为此,特区政府环境局发表《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定下在2022年或以前把香港的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减少四成的目标。为达到该目标,香港各界齐心协力,合力实践“惜物减废”环保新文化,共同保护地球资源。

 

社会各界惜物减废 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

 

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制定的废物管理倒金字塔(图片来自特区政府环境局官网)

 

厨余是香港都市固体废物中的最大类别,据特区政府环境署统计显示,在每天堆填的9278吨都市固体废物中,厨余占到36%,约为3337吨。厨余既来自于家庭或酒店食肆产生的剩菜剩饭及过期食品,又有大部分是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过程。

 

烧鹅是经典粤菜中的招牌菜式之一,无论是外出就餐的香港市民还是来港旅游的外地游客在香港的茶餐厅吃饭时,往往钟爱点上一道烧鹅。翻看餐厅的菜单,你会发现,不少香港餐厅将烧鹅的份量分为半只或是一只两种,有些餐厅甚至细致地分为半只、一只、四分之一只(即上庄和下装)四种。餐厅服务员介绍说,“一般来说,四分之一只烧鹅适合两人份,半只适合四人份,一只属于八人份。根据人数点单,可以减少食物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面对吃剩的食物,不少食客都会主动打包带走,餐厅服务员亦会温馨提醒。许多香港餐厅都拒绝提供一次性碗筷,面对有洁癖的顾客,餐厅服务员大多会端上一壶热水加一个盛水容器,供食客冲洗碗筷。大部分的香港市民和香港餐厅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惜食”的环保理念。不少学校也在推行环保教育,截至2016/2017学年,全港已有学生环保大使10201名,分别来自358间中小学校。

 

为减少厨余的产生,香港特区政府于2012年成立惜食香港运动督导委员会,在香港社会掀起“惜食香港运动”风潮,提倡从源头减少厨余的产生。截止2017年2月,“惜食香港运动”已举办17场巡回展览,吸引逾2.1万人次参加。有不少市民在“惜食香港运动”官网留下“会饮会食口享福,惜饮惜食人积福”、“不做浪费鬼”、“点菜之前要三思”等留言。

 

“绿在区区”入社区 回收教育两手抓

 

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社区里摆放着三色分类垃圾桶及设置有旧衣物回收区域(摄影:实习生 辜雨晴)

 

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于香港幼稚园开设惜食运动大讲堂(图片来自惜食香港官方网站)

 

除了“惜食香港运动”等社会大动员外,香港特区政府亦投资不少基础设施,意欲将绿色生活融入社区,示范及实践如何避免废物产生、减少及重用。社区环保站的建立就是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

 

李太是居住在香港东区的一名家庭主妇。这天下午,李太和其他十余名家庭主妇带着废弃的米袋冒雨来到位于香港筲箕湾爱信道的“绿在东区”社区环保站,听社区义工免费教授“善用米袋”的环保课程。在米袋上扎两个孔,将废弃的旧鞋带从小孔中间穿过,打好结,一个美观又承重的购物袋就做好了。据李太介绍,“绿在东区”的环保课程大多简单又适用,方便学员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如何避免废物产生,提高废物的可回收率离不开市民环保意识的加强。“绿在东区”就是香港特区政府在2014的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的环保项目之一,其目标是在全港18区,每区设立一个既结合环保教育又协助社区回收资源的环保站。深入社区,推动香港人身体力行支持环保,培养“惜物减废”的环保文化,与社区居民一起将废物变资源。

 

李太举着刚刚完工的米袋,兴奋地说,“我们这些师奶发挥自己的小智慧,就能创新环保,将家居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事实上,除了“善用米袋”讲座,“绿在东区”每周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邀请有创新环保心得的市民与大家分享经验,一起轻松学习如何“惜物减废”,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与一般废物回收站不同的是,“绿在区区”每个环保站的建筑都是运用货柜、竹子等再造物料建造。经过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每个社区环保站既美观又环保,像公园一般,成为家庭假日的好去处。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市民在休闲的同时,吸收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截至目前,“绿在区区”网络扩展至新界,已有“绿在沙田”、“绿在东区”、“绿在观塘”“绿在元朗”四个社区相继投入使用,未来将覆盖香港18区,逐步向730万香港市民渗透。

 

垃圾收费即将展开 通过立法加强环保

 

香港的垃圾分类:惜物减废 全城携手应对废物危机

香港首座污泥焚化厂源·区于2016年5月开幕(图片来自源区官方网站)

 

除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外,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于2017年3月公布都市固体废物收费的建议实施安排。经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后,新的废物收费计划最快将于2019年下半年实施。

 

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可提供经济诱因,推动市民改变行为,从而减少整体废物的弃置量。据悉,基于公平及“污者自付”的原则,废物收费将在香港各区同时推行。在收费机制方面,特区政府环境局将分为“按户按袋”收费和“按重量”收费两种类型。

 

“按户按袋”收费适用于目前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提供垃圾收集服务的楼宇,包括大部分住宅、上铺以及公共机构场所。新收费政策实施后,市民须使用指定垃圾袋包裹弃置废物,须在要弃置的大型废物上粘贴指定标签。指定垃圾袋将设3公升至100公升不等的九种容量的垃圾袋,按照每公升0.11港元收费,大型废弃物则按照每件11港元收费。

 

“按重量”收费则主要使用与聘用私营收集商将废物直接送往堆填区或废物转运站的住所或楼宇。有关收费将按照弃置废物的重量进行计算,为了平衡废物处理设施的流量,送往香港岛市区及新界西北部废物转运站的弃置废物将按照每吨395港元收费,送往其他堆填区及废物转运站的废物将按照每吨365港元计算。

 

此外,特区政府亦会加强在回收方面的支援。就三类主要的回收物即纸、胶和铁,特区政府计划向参与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的楼宇按需要提供更多的回收桶。在2019年计划实施废物收费前,将公共空间的回收桶与废屑箱的比例由现在的1:14提升至1:6。有关废电子电器产品及饮品玻璃瓶两个生产者责任计划,也将相继落实。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以及废物收费等环保法律的制定,香港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立体的环保模式,许多香港市民正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环保行动。期望香港能够真正做到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早日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一个绿色香港的良好形象,造福香港市民,造福香港的子孙后代。(人民网香港电 实习生 辜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