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何要建立大元帅大本营?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一个以军事机关的形态出现的特殊政权宣告成立。

 

此时孙中山为何要建立大元帅大本营?该大本营在当时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大本营组织系统图

大本营组织系统图 

 

可以说,大本营算是一个小政府,政权形态不完备,很特殊。况且当时被国际承认的是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但孙中山向来不承认北京政府。

 

1922年,孙中山因陈炯明叛变而离粤赴沪。在总结、反思经验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必须有所“凭借”,而“欲得凭借,则非恢复广东不可”。因此在他确定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的意向的同时,也作出了讨伐陈炯明以恢复广东的决定。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北上前与大元帅府工作人员留影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北上前与大元帅府工作人员留影

 

1922年下半年,孙中山通过联奉、联皖做好了讨陈的前期准备。12月26日,孙中山的讨陈“联军”沿西江东下,于1923年1月16日进入广州,陈炯明败退东江,孙中山“驱陈复粤”的计划得以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各军进入广州之后,粤军与滇桂军的矛盾日益加深,广州局势再度紧张。为避免广州陷入混乱使得北方军阀渔翁得利,孙中山遂应广东各军邀请,于2月21日回到广州。

 

孙中山回粤之初,一度与北京政府搞“和平统一”,实际上是以“和平对抗”的特殊形式实行南北对峙。采用这种政治谋略是为了服务于巩固广东革命基地。因为在直系声势盛隆的情况下,只有对北“和平”,才能有效讨伐南方内部作乱的军阀。此所谓“远交近攻”的道理。

 

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建立大本营而非“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建立政府。究其原因,首先,孙中山此时已放弃护法的旗帜,政府的名义如何已无关紧要。孙中山自己曾表示,“今次本总理再回广州,不是再拿护法问题来做功夫。现在的政府为革命政府,为军事时期的政府”。其次,以讨伐陈炯明、对付直系军阀为前提,孙中山与奉系张作霖、皖系段祺瑞达成了一致,因此形成了暂时的同盟关系。如果孙中山返粤后立即组建正式政府称大总统,势必遭到奉皖两派势力的猜忌而导致合作破裂。第三,不复任大总统可以弥合粤军内部的矛盾,稳定人心。之前陈炯明叛变除了因主张“联省自治”,反对北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对孙任大总统。孙中山吸取陈叛变的教训,只复任大元帅有利于粤军内部安定团结,安定广东政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复任大总统与孙中山倡导的兵工政策谋和平统一的政治谋略相适应。面对当时国内军阀割据的局势,孙中山以承认现状为基础,要求各派势力互不干涉,以争取有一个独立、不受外来威胁的经营广东根据地的机会。孙中山不复任大总统,就是为了不给北方军阀以破坏和平统一的把柄和种种攻击的借口,从而为广东政权谋得生机。

 

从形式上看,大元帅拥有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执行权且无须向国会负责,而大本营各部、院首长均由大元帅选拔任命且直接向大元帅负责。因此,可以说大本营的政权形态是特殊的不完备的。但正因如此,它才能实行大元帅一长负责制,从而适应了当时的军事、政治和财政各方面的客观要求,对于应对当时派系林立的广东政局也是适当且富于效能的。

 

参考文献:

1.曾庆榴、王友农:《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述论》,《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合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栏目简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海峡飞虹中文网携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特别策划推出《声音档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我们梳理中山先生亲历的历史事件,为您讲述民国的史事与人物,缅怀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