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北伐

1922年2月27日,孙中山先生在桂林参加北伐誓师典礼,并颁布誓词称:“民国存亡,同胞祸福,革命成败,自身忧乐,在此一举。救国救民,为公为私,惟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这次北伐,既非“空前”,也非“绝后”,仅是孙先生人生北伐“交响曲四章节”中的“第三篇章”。

 

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留影

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留影

 

北伐:孙中山为维护中国民主共和而开展的斗争

 

四次北伐对象(从左到右依次为满清宣统帝(溥仪)、段祺瑞、曹锟、吴佩孚)

四次北伐对象,从左到右依次为满清宣统帝(溥仪)、段祺瑞、曹锟、吴佩孚

 

自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5年3月12日,他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为止,孙先生一直为维护辛亥革命创造的民主、共和与各路反动军阀、政客开展着斗争。在此期间,他针对北方独裁势力先后发动了四次北伐。

 

四次北伐

 

北伐:孙中山惟一的选择

 

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认为:如果我们全面考察孙中山当时面临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在南方建立根据地、然后北伐的战略,应该说是惟一的选择,除非他放弃讨伐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目标。孙中山一旦认为自己在南方初步站稳了脚跟,北伐马上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这反映了他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

 

北伐:体现孙中山的战斗精神

 

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次北伐(田教授指的是1917-1918、1922、1924-1925这三次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体现了他为振兴中华而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以及他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的高尚品德。第一次北伐失败让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要完成北伐大业,必须要有自己掌握的武装。第二次北伐失败让孙中山先生超越自我,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思想,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启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三次北伐的失败除了有力地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外,还为1926年北伐胜利展开提供了条件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子渝:《孙中山与北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2. 甘久生、易安平、易接道:《民国第一战——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战争述略》,《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19卷第2期,1998年4月。

3. 邱捷:《孙中山的北伐战略与“三角反直同盟”》,《“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1月。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彆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曆的曆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曆史功勳。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吾誌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