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最早不是一回事: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20 15:29:22 | 来源: 北京晚报 |
甲骨文“姓”字
金文“姓”字
小篆“姓”字
连日来,媒体上热炒的两大“改姓”新闻不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引发一片众说纷纭。一个是被确定为“姓氏改革” 试点县的安徽长丰县将掀起性别平等的“姓氏革命”,孩子出生后如果随母亲的姓氏,可以获得1000元奖励;另一个是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以及河南郑州、荥阳等地很多姓苟的人因为自己的姓氏尴尬不断,连游泳都被嘲笑为“狗刨”,甚至有人声言“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于是“寻根溯源”,发现“苟”姓人在五代十国时期原本姓“敬”,因为要避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名讳,忍痛去掉“文”而改姓“苟”。如今,纷纷将苟姓改回到敬姓……那么,这两大“改姓风波”是改姓氏吗?在中国古代,姓与氏是一回事吗?
姓字的本意
是女人生的子女
姓氏现在往往被连在一起用,然而,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原本并不是一回事。
姓,会意字,从女,生声。“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育、出生。“女”“生”为姓,其本意即为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样子,表示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代代相传。对于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非常明确:“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班固在《白虎通德论》卷九中也同样阐明了其“女”“生”的本意:“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不同支系。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同一个氏族的男女不能结婚,“姓”因而也起到了“别婚姻”的作用。这即是《通志·氏族略》所云:“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秦汉以后
姓和氏合二为一
周代,姓氏制度已相当严密,成为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不娶同姓”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通志·氏族略》记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也就是说,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但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使用的称号,没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们统一以其职业称呼,如庖丁是对姓丁的厨子的称呼、优孟是指姓孟的俳优等。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秦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并渐渐合二为一 。《通志·氏族略》记载:“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更将姓氏混同成一个概念。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其中甚至出现了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其实孔子原本姓子,孔是他的“氏”。
“敬”姓历史上
曾两度改“苟”姓
至于敬姓改“苟”姓等改姓的尴尬,则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避讳现象。古代避讳的规矩很多,据起迄年代与《春秋》相同的《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被迫改姓大多是为避祸或避皇帝的名讳。商纣王时期的比干原本姓子,被害后他的儿子为避祸就在子后加了个“小”字,改姓孙;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他的儿子有的在马前加了两点水,有的在司字的左边加了一竖,改成了姓冯或姓同……
因避皇帝名讳而改姓的更是屡见不鲜,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曾列举出不少:“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姓籍的改为姓席;因避汉明帝刘庄的名讳,姓庄的改为姓严;因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姓师的改为姓帅……此外,还有因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姓荀的改姓孙;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姓恒的改姓常;避汉哀帝刘欣的名讳,姓欣的改姓喜;避汉哀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姓庆的改姓贺……
其中,历史上姓“敬”的人家遭遇的改姓风波最为曲折,后晋灭亡后,为避石敬瑭的名讳改成“苟”姓的家族大多改回 “敬” 姓,可是到了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赵敬的名讳,又不得不再度改成“苟”姓。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