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上的高僧悟空:也曾出使西域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20 15:20:42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大闹天宫》里经典的孙悟空形象。
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真人版3D电影《大闹天宫》的热闹上映,掀起观影狂潮,打破多项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对原著的修改以及齐天大圣孙悟空等角色的讨论,网络热议持续不断。抛开影片回到原著,由于《西游记》是一部佛教题材的名著,孙悟空更是无数国人儿时的记忆,已经长大了的我们,是否想过那个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根毫毛七十二般变化的孙大圣,到底是小说完全虚构的,还是在历史中确有其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或许会给你一个答案。
孙悟空为什么不是龙,不是虎,不是豺狼牛羊,而是只猴子呢?在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佛教史中,孙悟空实有其人,当然不是一只猴子而是一位出使西域取经的僧人。
《宋高僧传》卷第三写释悟空是京兆云阳人,原姓车,名奉朝,是后魏拓跋的远裔。他从小天资聪颖、孝顺父母,出家之前官拜左卫泾州四门别将。他奉命护送罽宾国(汉西域国名,今克什米尔一带)使臣回国,在宾国都城突患疾病。他病中发愿,痊愈之后就出家为僧,号达摩驮都(法界的意思)。唐肃宗至德二年,悟空二十九岁,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研究根本律仪,并在各地流浪,遍访名寺名塔。
学成之后,悟空到骨咄国城的小海边,从南岸入城,突然地动山摇,暴雨如注。他逃到一棵大树底下躲雨,正巧许多商人也来躲雨,商人说这是因为有人带着佛陀舍利引起了龙神震怒,悟空向龙神祈宥,这才雨过天晴。他到龟兹的莲华寺之后,潜心翻译,将《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翻译成中文。在西域逗留了近四十年后,贞元五年,他回到京师,进上佛牙舍利,敕封为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入章敬寺修行。而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佛经中的悟空除了也曾经出使西域之外,和孙悟空之间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保留至今最早的西游故事之一、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吾空的猴子,也许是悟空的讹误。须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名孙悟空,《般若心经》上的名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空”显然就是要看破红尘,用悟空这个名字来命名我们的主人公,有一种四大皆空的虚无主义意味。莫非这妖猴真是凭空而来?
悟空和尚和玄奘法师在历史上一样都是取经人,这一点值得注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叫朱士行,为曹魏时代颍川地方人,这个朱姓可能是猪八戒的猪姓的一个源头。在更早的西游故事中,如《朴通事谚解》中出现过一个叫朱八戒的黑猪精,显然是猪八戒的前身。明代的朱姓皇朝让朱这个姓氏在小说中变得讳莫如深,以朱为猪,进而演化出一个喜闻乐见的耳大鼻长的猪精形象,这是可以想象的事。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推论的话,那么我们要说,唐僧和这两个也曾经去西天取经的徒弟共同形成了一个取经者的团队,他们不论以什么面目出现,至少他们都曾经虔诚。
这三位取经人到了《西游记》中有了不同的角色分工。唐僧是人,其他两位都沦为动物形象,说来也多少有些不敬。不过,与猪八戒这头丑态百出的猪相比,孙悟空这只猴子就要英武得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