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登台”接地气有深意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6-26 11:06:37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在两岸人员往来人数每年倍增的今时今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仍然引发一场新闻大战。
6月25日,踏上宝岛,张志军感慨:从北京飞到台湾,不过短短3个小时,但两岸跨出这关键性的一步,足足用了65年。“65年第一次”,单是这样的时间跨度,已让一切关于其热度的解释成为多余。两岸间的每一个“第一次”,或大或小,都意义非凡,一是来之不易,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有了这一个个“第一”,两岸才得以跨越隔绝与分离,才有了继续向前的可能。
张志军“登台”,“张王会”是重头戏。此番访台,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邀请的回应,一来一往,两岸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制度得以初步形成,对提升两岸交往机制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机制的形成,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绝不是干巴的学术概念。机制的形成意味着一种常态化和固定化,区别于偶发和随意。在国台办和陆委会之间形成沟通机制,对推进两岸关系更为可贵。步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有“特殊困难”,如果两个主管机构还是“隔空喊话”,无疑会增加误读的风险。开启常态化的直接对话,有助于两岸破题“提速”,不仅代表了两岸关系制度化达到新的水平,也会为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正能量。
张志军“登台”,4天5夜的行程满满当当又十分接地气。不是跟政商权贵觥筹交错,也不是只在空调房间演讲开会,而是田间地头“走透透”,看一个真实的台湾。大陆配偶、里长、泰雅乡亲、渔民、果农,还有“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下阶层、中南部及青年人),张志军要到最充满“台味”的普通人中间,走亲串友,倾心聆听。
接地气有深意。普通民众可以直接听大陆官员讲对台政策,也可以直接把需求或是疑问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面对面。大陆对台部门负责人对台湾社情民意有深入的了解,也必然有助于制定更贴近民心的政策。就像是开放大陆赴台游给两岸民众的直接交流开了一扇门,通过张志军访台开启的两岸主管机构常态化互访机制,好比给两岸民众开了一趟“直通车”,让两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更能找准着力点。
两岸间的每一个“第一”,都是民意推动使然。岛内最新民调显示,51%的人欢迎张志军来台访问。6月25日,在桃园机场欢迎张志军的人群中,也有一早搭车北上的台南渔民和里长。台湾舆论表示,要让张志军看最美的风景、感受“迎亲戚”般的热情。与2008年陈云林在海协会长任内首度访台时动用“暴力”不同,民进党此番定调“来者是客”。虽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会不会有实质转变还有待观察,但是其态度的变化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已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两岸间每一个“第一”,也都将承载民意更多的期待。台湾爆发的“反服贸”活动,导致两岸服贸协议生效搁置,岛内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存在一些疑虑的。张志军依约前来,展现了大陆在推动两岸关系上一贯的诚意和信心。两岸关系向前迈进必然会触及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两岸备加努力、精心呵护。二度“张王会”,两岸政策对话机制日趋成熟。又一个突破,自然也让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李炜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优势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5-07-22
- 江西旅台同乡会到上饶参访交流2025-07-22
- 第三届湖台青年“追梦 筑梦 圆梦”交流暨体育嘉年华活动在吴举行2025-07-22
- 2025“相约醋都 放飞梦想”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营在镇江举办2025-07-22
- “情牵两岸 相约运河”苏台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在扬启动2025-07-22
- 今天迎大暑 一年中最热节气来临 注意防暑降温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