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的荒诞闹剧

编辑:马晓叶|2025-04-17 15:13:14|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特朗普对全球发动“关税战”,中国台湾地区也受到冲击。对此,赖清德日前提出所谓岛内产业发展“脱中入北”作为应对措施。此外,赖清德称不会对美进行关税报复,将采取加大对美采购及投资等措施,还呼吁台湾民众“吃苦当作吃补”,称这是所谓“台湾精神”。这些荒谬言论遭到岛内学界、政界、工商界等各领域批评,认为赖清德当局的荒诞闹剧简直是痴人说梦,令人不齿。

 

赖清德的荒诞闹剧_fororder_脱中入北 图1.JPG

 

赖清德口中所谓的“脱中入北”,指的是“台湾地区与‘全球北方的民主国家’组成联盟,以在全球布局中持续确保优势”。 所谓“全球北方”是赖清德当局为“脱中反中”生编硬造的概念。赖清德之流打的如意算盘,无非是想借经济上与大陆“脱钩断链”,来实现其政治上谋“独”的险恶用心,妄图通过抱紧美西方等国大腿,获取“台独”的资本。然而,这一论调完全违背了经济规律,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从经济层面看,两岸经贸往来紧密,早已形成深度互补体系。大陆和台湾近在咫尺,加上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交易成本更低,贸易更便利。如果没有政治干扰,两岸间的贸易量必然比现在更大。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在民进党百般阻挠下,大陆至今依然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是众多台湾企业的重要市场和发展依托。两岸贸易总额去年同比增长9.4%,今年前两个月两岸贸易额达310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大陆实际使用台资同比增长83.7%,新设台商投资企业921家,彰显两岸经济往来在持续加强而非削弱。

 

事实一再表明,具有高度互补性的两岸经济脱不了钩、断不了链。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市场追求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两岸产业和企业自主选择的产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大格局,也无法阻挡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总趋势。西进大陆、扎根大陆是台商台企的最佳选择。民进党当局此前强行推动高科技等产业与大陆“脱钩断链”,使得台商的产业布局备受干扰,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若台湾今后还刻意搞所谓“脱中入北”,只会付出更加巨大的经济代价,让台湾产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赖清德的荒诞闹剧_fororder_脱中入北 图3.JPG

 

再看所谓的“脱中入北”,更是荒诞不经。台湾联合新闻网的评论文章犀利地指出,这个“北”字说穿了,就是一块遮羞布。“脱中入北”,就是想用“北”遮“美”。但台积电被一锅端,投资1000亿美元还不够填老美的胃,“赖清德此刻却表态要入美,除了白目(指缺心眼),更是在全民伤口上撒盐”。文章说,“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原是大陆,赖当局至今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都不敢切断,这个一心‘入北’的对象,正是对台湾予取予求的祸首”。淡江大学教授聂建中分析,“‘脱中入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美国势必设法将台湾最关键的技术与资源转移过去,不会轻易放手,也不可能让台湾半导体产业移至别处投资,到时该如何‘与北方国家建立更紧密合作’?”事实是,赖清德口中的所谓“民主国家”正在掏空台湾产业。民进党当局“倚美”越多,害台越深。赖清德当局现在居然还想以“脱中入北”之名继续强化对美国的依赖度,无疑是将台湾经济推向更深的深渊。

 

赖清德的所谓“脱中入北”,是为了给其“抗中保台”“倚美抗中”路线披上一层新外衣,是其“台独”分裂策略的又一次公然暴露。赖清德当局和“台独”势力无视台湾民众的利益和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一味迎合外部反华势力,削弱台湾经济发展,是将台湾推向更为危险的边缘。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都不会得逞,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赖清德若继续执迷不悟,卖台、害台、毁台,最终结局注定是失败。台湾唯有回到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正轨,才是真正的光明大道。(作者:任冬梅)

民进党当局应对美关税策略饱受岛内各界批评

2025-04-14
展开全文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

 

在美国抛出所谓“对等关税”后,赖清德当局开出对美商品零关税、大幅扩大采购美货、持续扩大在美投资等谈判目标。对此,岛内各界批评不断,认为当局无条件屈服于美方贸易胁迫,以台湾经济主导权为“祭品”,将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基础和民生福祉。

 

台当局日前提出,台美之间的谈判以“降低台美双方所有关税”为目标,“从零关税谈起”。对此,台湾政治大学财政学系教授陈国樑对媒体表示,即使台湾对美关税降至零,只要美国对台湾有贸易逆差,台湾还会被课征所谓“对等关税”。

 

日前,岛内学界与工运界召开记者会表达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林祖嘉认为,面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台当局的应对决策基于对美国的误判,并未评估岛内产业承受力,“完全错误、非常危险”。他认为,倘若对美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岛内农业、汽车业等都将遭受严重冲击。此外,零关税一旦开了口子,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将效仿,也会要求台湾对其商品同等对待,届时台湾更将无力应对。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若对美进口全面降至零关税,失去关税保护伞后,台湾四大产业受影响最重,包括农渔产品、汽车、保健食品和纺织品。

 

馨传不动产智库执行长何世昌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若台湾全面调降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钢铁业、石化业、塑胶橡胶业及烟酒类等八大产业将位于“海啸第一排”。如果经过谈判,美国依然对台湾课征15%以上关税,受创较大产业更多,包括大多数电子零组件产业、工具机等机械业、纺织业、服务器产业等。

 

台湾养鸡协会理事长邱时恩对媒体表示,现在岛内畜禽产业都因一句对美零关税“被吓得要死”。台湾养猪协会理事长潘连周对媒体呼吁,当局“不要再牺牲农民”,免关税将冲击农民生计。

 

劳工团体也担忧劳工利益受当局应对关税措施冲击。在学界与工运界记者会上,台湾工人斗阵总工会理事长何政家说,应对关税措施会引发更多裁员、失业、无薪假等问题。他呼吁台当局“不要只顾政党利益,不能只依赖美国”,要站在台湾1500万劳动者的立场去谈判。

 

民进党当局日前还宣布,扩大对美采购以降低美对台贸易逆差,已完成盘点包括农、工、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大量采购计划;除台积电对美投资加码外,电子、资通讯、石化及天然气等产业都可加码投资美国。

 

对此,台湾资深媒体人陈国祥投书媒体指出,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台当局“极尽迎合与取悦之能事”,没有计划采取关税报复,“同时奉上几项厚礼”,完全舍弃台湾方面的“贸易主体性”。“还没谈判就先把投降条文写出来,唯恐美国漠视。”他认为,当局无条件屈服美国的贸易胁迫,扩大对美投资及采购,美方不会因此赦免台湾关税。

 

针对台当局所谓“投资换关税”策略,桃园市市长张善政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核心产业攸关台湾的经济命脉与安全,“绝非可以轻易交换的筹码”。他认为,若电子、资通讯、AI服务器等产业都大规模向美国投资,台湾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可能因此被削弱甚至掏空。

 

岛内专家认为,美国对台关税如利剑在悬,而且“尝到甜头”后可能反复使用,台湾当前唯有分散市场风险才是关键。林祖嘉指出,应对美国关税的关键在于拓展多元化的外销市场,包括恢复与大陆的关系,增加对大陆出口等,以分散对美国市场的风险。

 

台湾暨南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主张,恢复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合作,善用大陆内需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分散订单。同时协助台商善用大陆市场网络,融入“一带一路”商机和布局。此外,他还建议当局恢复开放陆客、陆生来台,为岛内服务业、教育等产业创造机会。

收起全文

总台海峡时评丨当心赖清德在关税谈判桌上把台湾送到美国盘中!

2025-04-16
展开全文

刚在美国“关税大棒”下向世人展示了“滑跪”之姿的赖清德日前公开宣称,台湾被美列入第一批关税谈判序列,并鼓吹第一阶段谈判过程顺利,妄图营造所谓“台湾赢了”的假象。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6日批驳赖清德相关行径卑躬屈膝,强调赖“跪美卖台”令人不齿。岛内民众应当心,赖清德在关税谈判桌上彻底把台湾送到美国盘中!

 

赖清德单方面无底线让利的“谈判”不叫谈判,而是膝行进贡。首先,赖清德主张与美国从“零关税”开始谈,意味着美国产品极可能以更低价格涌入台湾市场,届时台本土农渔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其次,美国的“对等关税”并未因赖“滑跪”求原谅而暂停,目前已对台增收10%,许多台湾外贸厂商的盈利空间因此被严重挤压,而且对半导体等产品会课征多高关税犹未可知。此外,赖清德还要继续加大对美采购及投资,对于台湾这种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而言,这不仅将导致出口产业边缘化,供应链竞争力也将遭受致命打击,无论是岛内民众的短期收入还是长期就业都将面临严峻困境。可以说,赖清德将台湾装盘“抢先谈判”,只会让台湾更快被吃干抹净。

 

赖清德之所以“舔美卖台”至此,是因为在其眼中只有谋“独”政治私利。长期以来,赖清德从未将岛内民生福祉放在心上,而是把岛内民脂民膏、台湾未来发展作为其“倚美谋独”筹码,妄图换取美国主子对其“反中抗中”的所谓“支持”。但事实上,美国只是将赖清德之流当作“棋子”,一旦美国利益需要,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安全上,“棋子”都将立刻成为“弃子”。岛内民众已经越来越看清这一点,不愿成为“台独”牺牲品。此次赖清德当局在岛内大肆鼓吹“谈判顺利”“结果健康”,就被岛内媒体批评为“对美投降”“掏空台湾”,岛内各界也纷纷炮轰讨伐,拒绝为赖清德的“跪舔”买单。

 

搞“台独”只会害台毁台,何谈发展?赖清德一味“舔美”妥协让利,让台湾民众更加清晰认识到:只有坚决反对“台独”、谋求两岸和平,台湾发展空间才会更为广阔,民众切身利益才会得到充分保障,自身前途命运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台海峡时评丨当心赖清德在关税谈判桌上把台湾送到美国盘中!

收起全文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2025-04-14
展开全文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冲击全球,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台湾自不能幸免。只是民进党当局的一连串应对措施令人咋舌:先是采取“教科书式投降”的“滑跪政策”,近日又提出所谓台湾投资“脱中入北”作因应。

 

话音刚落,就招来岛内学界、政界、工商界等各领域声讨。有评论文章指其“脱中入北”的实质无非是“倚美抗中”;更多有识之士则担忧,如此削弱与中国大陆的联系、盲目向美靠拢,无疑将给台湾带来更大风险。

 

“脱中入北”?网友:自己骗自己

 

为应对关税风暴,有台湾学者近日提及台湾应进行产业“脱中入北”,即“脱钩中国大陆融入全球北方民主国家”,获民进党当局高度认同。民进党当局声称,“投资‘脱中入北’是正面方向,台湾会在全球布局中持续确保优势”。

 

对于此番言论,不少台湾网友在社交媒体留言表达不满:“最高境界,自己骗自己”“不要说的那么复杂,直接说要接受美国的压榨就好”“之前南向政策没什么成效且用很多预算,现在改北向又在画饼了,又有很多预算可以用了”“除了‘抗中’还有什么才能,说来听听”……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图为台湾网友在社交媒体评论。

 

所谓“脱中”,即妄想与大陆经济“脱钩断链”。只是,两岸经贸在长期合作中形成了深度互补体系,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此番违背经济规律的操作恐怕难以为经济复苏找到出路,反而只会制造新障碍。

 

去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强行推动高科技等产业与大陆“脱钩”,使得台商的产业布局备受干扰,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台商被迫在中国大陆和美国间做选择,所造成的被动性‘脱中’后果,其结果必是效率和获利降低。”台湾华梵大学特聘教授杜震华投书台湾《中国时报》指,执政当局应明辨事理。若台湾还刻意“脱中入北”,只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让台湾发展滞慢。政治上也会因和大陆情感愈来愈疏离,导致更不利的后果。

 

所谓“入北”也是极尽荒唐,有台媒解读为,“其实更想的恐怕是‘脱中入美’”。淡江大学教授聂建中分析,“脱中入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美国势必设法将台湾最关键的技术与资源转移过去,不会轻易放手,也不可能让台湾半导体产业移至别处投资,到时该如何“与北方国家建立更紧密合作”?

 

《联合报》评论文章指出,就算是面对经贸困境,“倚美抗中”仍是赖当局无法舍弃的主旋律。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此换取政治利益,即便这次在关税危机中尝到长期“押宝”美国的后果,仍不思如何摆脱自己套上的紧箍咒,反而向美国靠得更紧。

 

“风传媒”文章也认为,赖当局被美国霸凌,还得笑着张臂欢迎,当成“脱中入北”的投名状。拿了包括台积电在内各种好处的美国,最后仍然对台湾不假辞色,“疑美论”为何会重出江湖、越烧越旺,正是因为这套苍白虚妄的“脱中入北”假象彻底破功。

 

各界呼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面对美国高关税政策冲击台湾,民进党当局竟提出所谓“五项策略”,包括加大对美商品采购,扩大对美投资,如电子、石化及天然气等,通通都可以加码;如今又提“脱中入北”,延续“跪式”战略,颇为舆论诟病。

 

民进党当局妄言“脱中入北”,网友讽刺:自己骗自己

 

美国关税海啸横扫全球股市,近日台北股市也写下史上最大跌点与跌幅纪录。图为台北股市,来自联合新闻网。

 

岛内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两岸经贸一直都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对于台湾经济的贡献也绝对不可以忽视。当前理应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以规避风险。

 

“全世界正改善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大陆市场可能是接下来大家要抢进的,台湾要不要呢?”岛内知名媒体人赵少康说,难道还要继续“抗中保台”吗?当局应该帮忙找出路才对。

 

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若能尊重企业的投资理性和民众人文亲缘的正常发挥,重拾两岸共同市场机遇,台企在大陆稳步扩张的内需市场,及多点式跃进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圈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不困难。危难当头,这也是对冲关税风暴的良策。

 

中国国民党人士也认为,与其谈对美投资,民进党不如争取大陆市场,如开放陆客赴台拓展观光收入等。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指出,台当局应审慎评估应对措施,修复两岸关系,重新分散美国市场。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副教授许文忠表示,台湾绝不能与大陆“脱钩”。台当局要接受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合作,并协助台商进入大陆市场,善用大陆内需市场与完整产业链分散订单,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商机。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