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忆清明:台北大稻埕的抗日回响

编辑:何婧|2025-04-07 19:50:2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我是一名常年往返于两岸的台湾青年。每当我回到台湾,总是喜欢抽空到台北的大稻埕走一走。大稻埕作为台北早期城市聚落发展的重要商贸区,以南北杂货、茶叶贸易为主。日据时期的大稻埕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地,这里也是现阶段回望日本殖民台湾史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另外,大稻埕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台北日常市井生活的浓浓烟火气。

 

迪化街,旧称“永乐町通”,是大稻埕的核心街区。作为当地民众信仰中心的台北霞海城隍庙矗立于此,已有近170年的历史。霞海城隍爷原是福建泉州同安下店乡五乡庄居民的镇守之神,后被移至大稻埕。大稻埕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融合了多元历史脉络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老建筑遗址,例如一些传统的闽南街屋,融合了西洋元素、南洋文化的装饰特点,建筑外观以独特的红砖墙垒砌,精巧的三进式建筑结构,即店面、天井、仓库与居家生活空间展现出浓厚的复古氛围。这些日本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见证着大稻埕的发展与变迁。当我漫步于老街中,仿佛还能听见昔日商贾的喧嚣和抗日志士的低语。

 

台胞忆清明:台北大稻埕的抗日回响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7193924_副本

 

本文作者绘制的台北大稻埕老街插画

 

位于大稻埕老街精华地段的戏院是永乐座,它是日据时期最负盛名的戏院。当时,这里除了上演传统的戏曲以外,也是演出现代话剧的舞台。永乐座更是抗日英雄、社会运动领袖蒋渭水、林献堂等人推进台湾文化革新和社会改革运动的所在地,也是台湾文化协会成立的发迹之地。

 

蒋渭水是台湾宜兰人,是台湾文化协会与台湾民众党的创立者,被视为日据时期重要的反殖民运动领袖之一。1921年,蒋渭水成立台湾文化协会,多次参加反对日本统治的请愿运动。日本统治者数次将他逮捕入狱。蒋渭水在狱中奋笔疾书,撰写了《入狱日记》《入狱感想》《狱中随笔》《五个年中的我》等文学作品。这些文字极具写实性,如同一面镜子,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社会现实,映照出民众的苦难与抗争,鼓舞着无数台湾人民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蒋渭水为团结力量反对日本统治,喊出了“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口号,赢得了百姓的极大认同。1929年,由当地头领莫那鲁道掀起的反抗运动“雾社事件”震撼了全台湾。日本派兵严厉镇压,杀害了许多台湾民众。蒋渭水号召百姓奋起抵抗,但最终失败。

 

出身于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的林献堂,原籍福建尤溪,一生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台湾台中的雾峰林家于1746年从福建漳州渡海到台湾定居,后人英杰辈出,有清朝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还有在民国初期抛家弃产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闽南军司令林祖密等。曾经热播的大陆电视剧《沧海百年》讲述的便是雾峰林家的传奇历史。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民族运动领袖林献堂也是林家后人。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勇气与充满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领导台湾民众开展过轰轰烈烈的非武装抗日运动,在台湾社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台胞忆清明:台北大稻埕的抗日回响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7193915_副本

 

本文作者绘制的大稻埕街区商贾云集景象的插画

 

我漫步在大稻埕老城区,行走在街边林立的老建筑群中,忆起那段悲痛的历史,仿佛下一秒就能穿越百年的时光长廊,触摸到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伤痕。日本殖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对台湾社会进行全面改造。然而,面对殖民者的压迫,台湾人民并未屈服,涌现出了许多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抗战史。

 

今年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在清明时节,我们回首那段烽火岁月,站在这片曾经的战场上,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魂,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敬意。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我们要以史为鉴,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景努力拼搏!(作者:谢雅卉)

日本借台湾生事为中日关系改善蒙上阴影

2025-04-03
展开全文

在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发展的积极势头下, 日本近期却单方面推出一系列介入台湾问题的“组合拳”,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导致中日关系复杂性骤然升高。

 

日本政府3月11日针对“地方自治体等是否有充分理解并尊重《日中联合声明》的法律义务”质询,宣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不会对日本地方议员赴台活动构成限制”。据共同社3月16日援引日本政府知情人士报道,日方担忧中国大陆武力攻台,日本政府规划2025年度末在九州岛部署远程导弹。该导弹为日本自产12式陆基反舰导弹的性能提升型,射程约达一千公里,能涵盖中国沿海地区。据日媒报道,日本自卫队3月24日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编制240人。该机构将统一指挥日本陆海空自卫队及太空、网络等跨领域作战力量,行使所谓“反击能力”决策权,并直接与驻日美军司令部对接。日本共同社声称,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是为“防备大规模灾害和台湾突发事态”,提升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日本政府3月27日首次发布为应对所谓“台湾有事”等情况制定的“避难计划”,即在大约6天的时间内,将冲绳县先岛群岛约12万人转移至九州和山口县共32个市町,安排他们在当地避难一个月左右。日本政府近期的挑衅动作有环环相扣的政治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借台湾生事为中日关系改善蒙上阴影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3203756_副本

 

3月27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吴谦强调,台湾问题不关日本什么事,日方也最没有资格拿台湾说事(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首先,模糊“一中政策”为介入台湾问题寻求“合理性”。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拥有完整的领土与主权。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与法理事实。1943 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要把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1945 年中美英苏发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款必将实施。1945年8月 15 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日方此后又在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承诺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1978 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写明“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条约经中日两国立法机构审议通过,连同《中日联合声明》一体,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两国关系指导文件。此次日本政府表态否定,意在借此模糊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定位,从而为其介入台湾问题虚构“合法性”。

 

其次,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实为推进强武进程寻找理由。日本意图通过设立统合作战司令部,实现日美作战指挥体系融合运行、情报共享及行动协同等战略目标。日本统合作战司令部的组建,是日美加速军事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日本突破“专守防卫”原则的关键一步,给日本自身军事建设及地区安全格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日本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为借口,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巩固美日同盟关系,为其实现“国防正常化”,成为军事大国寻求舆论支持。日前,赫格塞思首次以美国防长身份访问日本。他盛赞日本是“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是美国的“模范盟友”,并称在亚洲,美国需要日本这个“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以“遏制中国”。日本操弄“以台制华”是其迎合美国、寻求战略支持的工具之一。

 

日本借台湾生事为中日关系改善蒙上阴影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3203818_副本

 

讽刺日美关系的漫画(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第三,操弄“以台制华”为转移执政压力寻找“踏脚石”。日本右翼保守势力长期秉持反华立场,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也是为了迎合其国内的右翼势力,通过获得他们的支持来巩固执政地位。日本现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国内矛盾,如经济发展转型、社会老龄化等问题。通过炒作台湾问题,制造外部威胁,把日本国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台海问题上,为日本政府执政压力寻找“踏脚石”。

 

日本政府“走钢丝”强行介入台湾问题的做法不仅大错特错,而且十分危险。日本在国际承诺上出尔反尔,在外交政策上左右横跳,将使其国际信用受到严重冲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人置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日本应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势头,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切勿玩火自焚。 (作者: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 杨晶华)

收起全文

美汽车关税让“盟友”日本有多伤

2025-04-01
展开全文

美国日前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自4月3日起执行,涉及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等。日本将美国视作最重要盟友,被一些媒体认为在此次关税措施中“受伤最重”,在多个层面受到严重冲击。

 

首先,背刺之伤。尽管2月以来加税预期已使日本汽车股普遍下跌,且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3月访美游说并未获得关税“豁免”承诺,但当加税成为现实,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对于被所谓“盟友”背刺,日本还是缺乏心理准备,过于轻信对美关系,过于看重自己对美国的所谓贡献。

 

对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极大”,“日本在投资和就业等方面对美国经济作出很大贡献,美国这样不加区分对所有国家一律加征汽车关税真的合适吗?”武藤容治表示,“尽管一再要求将日本排除在外,还是成为加税对象,这非常遗憾”。

 

其次,经济之痛。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汽车关税将危及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美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日本是除墨西哥之外对美汽车出口额最大的国家。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0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近三成。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估算,美国汽车关税导致日本汽车出口下降、日本国内汽车生产减少,最多或使日本经济遭受13万亿日元损失。这大约相当于2024年访日外国人消费额的1.6倍,占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

 

同时,由于汽车产业关联众多行业,日本国内钢铁、流通、销售等相关产业也将受到打击,涉及就业人数多达558万。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调查部主任小野亮表示,如果“汽车关税”长期化,日本经济将面临空心化风险。

 

第三,产业之困。美国是日本汽车产业的最大出口市场。这不仅包括日系车企从日本国内向美国出口的汽车,由于日本车企在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布局了大量产能和供应链,这些工厂的对美出口都将受到影响。表面上看,墨西哥虽然排在对美汽车出口首位,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日本汽车厂商贡献的。因此,日本车企可谓在此次汽车关税中受到海内外双重打击。

 

据日本汽车工业会数据,2024年日本国内的汽车产量为823万辆,其中有近137万辆汽车出口到美国。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汽车问题专家汤进指出,如果把在墨加两国生产的汽车计算在内,日本车企在美总销量占美国市场份额近四成。此外,日本车企的美国工厂在主要零部件方面也依赖进口。

 

汤进说,汽车关税无疑将使日本汽车产业面临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的难关。这不仅是对整车企业的打击,整个供应链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据野村证券分析师阿宁迪亚·达斯预测,汽车关税或致马自达陷入亏损、丰田营业利润下降30%。

 

汽车关税消息落地后,东京股市包括汽车部件制造商在内的运输机械板块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对美国市场依赖度最高的马自达下跌10%以上。股市震荡印证了此前市场对汽车关税预期不足。

 

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日本遭此背刺会如何反击?目前看,日本政府除了表达“非常遗憾”就是“继续努力申请豁免”;汽车厂商为了生存也只能面对现实。

 

据日媒报道,本田已决定4月起停止美国工厂所需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的进口、改为采购丰田在美国国内生产的电池。这一供应链调整将涉及4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汤进指出,日系车企不分派系抱团取暖、联手重构供应链将是不得已的选择,汽车关税不仅将动摇北美市场的供应链根基,停止进口也将令日系车企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保证日本国内的就业及竞争力,丰田曾承诺无论怎样在海外增资扩产,在日本国内至少保持300万辆产能。当日本政府无力保护自己的企业,在美国关税威胁下,这一承诺能否坚守目前不得而知。

 

此外,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重大转型,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发力迟缓、正值经营困难期的日本汽车产业该如何熬过汽车关税严冬也成为关注焦点。

 

新华社东京电 记者刘春燕

收起全文

台胞忆清明:我的先辈是抗日英雄

2025-04-04
展开全文

清明,是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时节。无数英烈在战火纷飞中浴血奋战,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

我出生于1981年。那一年,宋庆龄女士去世。家人为了缅怀她,就给我取了“庆龄”这个名字。我是台湾屏东人,祖籍在广东梅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对大陆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虽然我在台湾长大,但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呼唤我去探寻祖籍之地。2023年中秋节,我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寻根。我仔细核对从台湾带来的族谱和蕉岭的族谱,知道了自己是丘逢甲的后代,祖上是丘氏第十六世代到了台湾。

 

台胞忆清明:我的先辈是抗日英雄_fororder_1_副本

2023年,本文作者(后排右二)赴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寻根谒祖,与家族宗亲合影。(供图:邱庆龄)

 

说起我的先辈丘逢甲,他可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志士。丘逢甲是客家人,虽然祖籍是广东梅州,但他出生在台湾。丘逢甲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和抱负,“毅然以天下为己任”。26岁时,他赴京会试考取三甲进士,却拒绝了朝廷授予的官职,回到台湾教书育人。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非常愤怒,“聚哭于市,夜以继日”。丘逢甲悲愤交加,咬破指头,用鲜血书写了“抗倭守土”四字血书,随后召集绅民数千人集会,联名向朝廷要求废约抗战。为了筹集抗日义军的军饷,他毅然变卖家产,还发动丘家的成年男子率先加入义军。丘逢甲带领义军在台北、台中、新竹等地和日军血战数十场,最终义军伤亡惨重,丘逢甲也在战斗中负伤,最后不得不撤回大陆,从事教育事业,并成为广东省最有声望的教育家之一。为了牢记复土雪耻的大志,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他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这饱含着丘逢甲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台湾回归的期盼。

 

台胞忆清明:我的先辈是抗日英雄_fororder_4_副本

本文作者参观梅州丘逢甲故居时拍摄的照片(供图:邱庆龄)

 

熟悉历史的人都深深懂得,中国百年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持续反抗外侮侵略的血泪史。丘逢甲的抗争精神犹如烈火,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不仅是台湾同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的事迹激励着后来者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扬,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达到了高潮。

我曾听过很多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他们有的是参加了大陆抗日战争,有的是在台湾日据时期反抗日本侵略,有的经历过枪林弹雨,有的在后方默默支援,还有的在海外为抗战奔走呼号。我想说,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程,也有力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一次,我和一位参加过大陆抗战的老兵聊天。当他得知我来自台湾后,老人告诉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两岸能够早日统一,这样他就安心了。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盼望两岸统一的热切渴望。

 

台胞忆清明:我的先辈是抗日英雄_fororder_3_副本

2023年9月,本文作者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且看鹰隼出风尘”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该展览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反映了在1895年至1945年期间,众多台湾同胞誓不臣倭、团结御侮,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台湾同胞反殖民斗争的最终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供图:邱庆龄)

 

向英烈致敬,向老兵致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而来。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和平与尊严奋勇抗争。他们的故事必将在血脉中代代相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清明时节,我闭上眼,思绪穿越时空。祖先的事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微风拂起岁月的尘埃,让我联想到无数先烈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同仇敌忾的壮丽场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这份感动,源于先辈们为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份自豪,源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深厚情谊。

 

台胞忆清明:我的先辈是抗日英雄_fororder_2_副本

本文作者参加两岸交流活动的留影(供图:邱庆龄)

 

如今,我在大陆就业、创业,成家立业,生活十分安稳。我也在大陆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努力着。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也感受到了大陆同胞的包容和温暖。这些年,大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为我们在大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清明是追宗思源的时节。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论身在大陆还是台湾,我们的心始终相连。我相信,我们将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邱庆龄)

收起全文

从信俗共缅到血脉寻根 台胞跨海“登陆”迎高峰

2025-04-07
展开全文

中新社福州4月5日电 (记者 龙敏)短短一周内,福建迎来台胞参与妈祖文化活动与返乡祭祖的高峰。众多台胞跨越海峡,于妈祖信俗传承里深化两岸文化认同,在慎终追远中感受血脉亲情。

 

作为两岸共同信仰的“海上女神”,妈祖文化早已成为联结同胞情感的精神纽带。在台湾,妈祖宫庙达三千多座,信众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每年妈祖诞辰日前后,台湾妈祖信众都会跨越海峡,恭送分灵妈祖回到湄洲岛谒祖进香。3月29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一,“天下妈祖回娘家”启动仪式在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全球一百多家妈祖文化团体代表、上万名妈祖信众赴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持续掀起“天下妈祖回娘家”热潮。

 

启动仪式当天,来自台湾8个县市的26个宫庙代表跨海而来。台胞们或手捧分灵妈祖,或参与民俗展示。

 

“数百年前,一尊尊妈祖从湄洲祖庙分灵渡海,在台湾落地生根。”湄洲妈祖祖庙名誉董事长、高雄狮甲慈明宫主委黄土城说,“我们始终铭记,妈祖的根在湄洲,我们的‘家’在湄洲。”

 

黄土城说,海内外数百家宫庙齐聚湄洲,正是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感召,更是中华儿女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天下妈祖回娘家,回的是共同的精神原乡,守的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团圆’之愿”,愿每一次“回娘家”的脚步都让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近。

 

清明期间,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两岸同胞共有的习俗。连日来,福建各口岸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据福建海事局预计,清明节期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预计发送航班102班次,发送旅客达1.58万人次,同比增长48.9%。

 

不少台胞携家带口回到福建,寻根谒祖,感受大陆发展。台胞林先生说,清明节是两岸祭奠祖先、追思亲人的传统节日,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台胞陈一惠说,带孩子回福建扫墓、祭拜祖先,让小孩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这一天,等了好久。”当“90后”台湾青年周薇华抵达辗转寻得的故乡泉州市安溪县,她不禁如是感叹。这一天,距离她这一支的开台先祖“周廷部”跨越海峡、扎根台湾,已隔逾百年。

 

“感觉很特别,通过翻阅族谱、文献找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来到了故乡。”第一次回到家乡,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周薇华颇有感触。她拿着手机一路拍摄,记录下每一处新鲜的场景,留住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闽台两地民众同根同源,同谱同牒。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负责人苏美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清明节台胞赴闽返乡祭祖与参与妈祖文化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生动体现。未来,两岸文化交流将不断深化,两岸同胞的情谊也将更加深厚。(完)

收起全文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

2025-03-28
展开全文

在浩瀚的太平洋西岸,台湾这座四面环海的岛屿,古往今来都是航运的要冲,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在这片海域的怀抱中,孕育出了一所著名学府——基隆海洋大学。这里的学子怀揣着对海洋的向往,毕业后大多选择了跑船这一职业。跑船,是一种极具国际化属性的职业,它要求从业者必须持有国际认可的海员证。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台湾地区签发的船员证书难以获得国际海运界的广泛认可,无法在全球航运市场正常执业。台胞若想去国际邮轮工作,往往要选择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等国参加船员证书培训和考试,费用较高、周期较长,这无疑是给台湾的航海梦想家们设下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福建省厦门市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部分台湾青年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于是,一项专为台湾海事就业群体打造的海员培训计划应运而生。2023年9月,厦门出台《关于支持鼓励台胞来厦参加船员培训和申请证书的若干措施》,为台胞到厦门参加船员培训、考取大陆颁发的船员证书,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截至目前,已有超400名台胞到厦门参加培训并考取船员证书。

 

在这个计划中,经过两周线上培训与十天线下实践,通过结业考试和相关体检,这些渴望远航的台湾青年就能取得国际船员证,之后还能得到由厦门海陆海事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就业推荐服务。这是厦门推出的台湾船员“培训—考证—就业”全链条服务。这个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如一道曙光穿透了阴霾,照亮了台湾年轻人前行的航道。迪士尼游轮、皇家加勒比游轮、MSC地中海邮轮、极地邮轮......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名字,也可以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厦门的这一举措,不仅为台湾地区的海事就业群体打开了新的天地,更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了这样的海员资格培训课程,感触良多。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两岸观察)_fororder_图1

 

外聘诊所的老师正在指导台青学员学习急救包扎(摄影:谢文艺)

 

课程中的两周线上培训,是一场心灵的远航。授课单位邀请了那些曾在海上历练多年的业界导师为学员授课。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岁月的见证者。他们的讲述,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一种经验的传承,更是对海洋的深情告白。在线下的实操课程中,十天的时间仿佛被拉长,各种技能的锤炼、诸多细节的雕琢保证了课程的严谨。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练习,而是一种文化的切换,一种对船上生活的深刻理解。餐厅单词从岸上的“restaurant”到船上的“mess room”,厨房词汇从“kitchen”到“galley”,每一个词汇的转变,都是一次对海洋文化的融入;急救包扎方法的学习,如三角巾固定板包扎法、CPR心肺复苏法、扎带止血法,每一项技能都践行着对生命的致敬与守护;船舶安全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海洋的敬畏与保护;船用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方法的学习,不仅是对船只工作人员的负责,更是对海洋生态的呵护;船舶失火、搁浅船舱进水时的应急处理,是每位海员肩上的任重道远。而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穿上一身银色防火隔热衣,背着气瓶,拉着引导索,模拟进入火场的场景。那一刻,学员们仿佛置身于烈焰之中,火场勘探就是对自我勇气的考验与超越。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两岸观察)_fororder_图2

 

台青学员们认真向曾经担任过资深水手的老师学习各种救生衣的用法(摄影:谢文艺)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两岸观察)_fororder_图3

 

曾经担任过资深水手的老师指导台青学员穿消防防火服(摄影:谢文艺)

 

在实操课程的尾声,台青学员们迎来了考试。考试分为三个半天,首场是弃船跳水逃生考试。站在三米高的跳台上,俯瞰五米深的泳池,心中不免会打鼓。三米,约莫一层楼的高度,听来似乎不足为惧,然而当我双脚踩上跳台的那一刻,内心的忐忑却如潮水般涌来,几度犹豫,几度彷徨,是否真的要一跃而下?当然,最终全部台青学员都勇敢地战胜了恐惧,一跃而下,顺利通过。第二场考试则是机考,从四千两百道题的题库中精选出两百道题进行理论考试,还有英文听力与口语测试。最终场则是实践考试,涵盖急救包扎、船舶安全、船舶消防等内容。考试结束后,台青学员们还前往厦门五缘湾体验搭乘风帆船的乐趣。风帆船的操纵者一手摇桨板,一手握绳,驾驭着船驶向接近金门的海域。可惜天公不作美,浓雾如同薄纱遮掩住了金门岛的风采,但台青学员们热爱海洋、探索海洋的信念,在风帆的乘风破浪中愈发坚定。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两岸观察)_fororder_图4

 

台青学员们在跳水考试跳台边合影(摄影:谢文艺)

 

台青:厦门圆我海员梦(两岸观察)_fororder_图5

 

台青学员们在厦门五缘湾体验搭乘风帆船(摄影:谢文艺)

 

这段有意义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使我对海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班的全体学员都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海员证书。在两岸深化融合的新机遇下,那些对海洋怀有深情的台湾青年适逢其会,得以借助大陆为台湾同胞打开的窗口,不再受限于外部因素制约,将所学付诸实践,登上国际化的舞台,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走上自我实现的璀璨征程,何其幸哉!(作者:谢文艺)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