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西关系何以成为国际交往“典范”

11月1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此访是费利佩六世登基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上一次西班牙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还是18年前。两国迎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西班牙以国事访问的高规格在王室层面对华互动,凸显对中西关系的高度重视,发出坚定的对华合作信号。

 

在会见中,两国元首均高度评价中西关系。习近平主席表示,建交50多年来,两国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树立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共谋发展的典范,也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10份合作文件,为中西关系的稳步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习近平主席还表示,中方珍视同西班牙的传统友好,重视西班牙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独特作用,愿同西班牙一道,携手打造更有战略定力、更富发展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个“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在这背后则是两国的深层互信与共同愿景的交汇。战略定力源于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发展活力来自经济互补与创新协同的共同作用,国际影响力则建立在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平等协作基础上。

 

中国与西班牙的合作关系的确走得稳健。西班牙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西班牙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西班牙的火腿上了中国人的餐桌,中国的电动汽车、手机电脑也走入西班牙市场。中国还将继续延长对西班牙的免签政策。今年以来,西班牙已经实现了从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到外交大臣访华的“全覆盖”。中西两国本着相互尊重与务实理性的态度在相互靠近、携手发展。

 

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西班牙的对华政策始终保持着连贯性和稳定性。这既源于西班牙对多极化世界的清醒认知,也体现其在全球变局中寻求自主的战略自觉。当某些国家还在为如何定位对华关系而争论不休时,西班牙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选择。西班牙一贯反对与中国“脱钩断链”。今年7月,西班牙顶住外界压力与华为签署一份价值1230万欧元的合同。目前,宁德时代、远景能源和奇瑞等中国企业正在西班牙投资设厂,比亚迪也有可能将其第三座欧洲工厂落地西班牙。这些项目不仅将填补西班牙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关键空白,更会带动当地就业与技术升级。

 

许多人注意到,西班牙国王此次访华,第一站选择了四川成都。随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各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客观上扩大了与包括西班牙在内世界各国合作的机遇。西班牙政府在成都开设了总领事馆,四川航空开通成都直飞马德里航线,两国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来往密切。目前有40余家西班牙企业落户成都,成都高新区与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技园在清洁技术、智慧能源等领域有深度合作项目。仅从首站出访选择,就可看出中西合作正在“多点开花”。

 

中西两国虽远隔万里,但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都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都具有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超越双边关系的重要意义。中西之间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相处之道,不仅符合中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中欧关系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启示。两国的实践证明了,国与国之间完全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通过对话和协商凝聚共识,共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