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如何“惠全球”?进博会里找答案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办八年,体现了中国践行开放承诺。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学者、企业负责人会聚一堂,共赴进博之约,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null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署理总会长 吕海庭:我们其实每一届都参加,而且觉得每一届都比前一届办得更出色更好,进博会是我们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大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平台,让尤其像我们东盟国家各式各样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届的进博会我们有29个展位,包括咖啡、可可、矿泉水、燕窝、食品类跟饮料类。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博会不只为东盟跟中国,更是为全世界的市场提供了很重要的切入点。

 

null

 

米其林集团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 夏逸夫: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进博会,但对于米其林而言并不是。米其林已经在中国35年了,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无论是在增长还是创新方面。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在中国发展很快。我们期待着进一步的增长和创新。我们也将继续发展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null

 

新西兰中国商会 胡北海:新西兰的企业对参加进博会一直是非常积极和踊跃的,已经举行了八届进博会,一次一次比一次规模大。新西兰的高端农产品、乳制品、红肉在中国很受欢迎,我相信新西兰的企业能够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机会。今年新西兰有40多家企业来参加进博会,除了一些大的企业有独立的展馆以外,新西兰展馆达到1000多平方米,在所有的境外媒体境外的展馆当中是属于规模比较大的,可见新西兰企业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

 

null

 

格兰富全球副总裁 艾丽德: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活动,参与者众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与中国客户、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合作伙伴会面,可以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如果你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我认为参加进博会非常必要。我们2018年就参加了首届进博会,当时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墙上发布信息,到如今我们拥有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展位,我想这也反映了进博会持续扩大的规模和影响力,进博会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平台。

 

中国对外开放

如何“惠全球”?

 

目前,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从2018年到2025年,8年来,来自境外的参展队伍不断在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如何“惠全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我们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加稳定和巨大的需求。但是各方想要去利用中国市场的这种发展机会,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的三方面。

 

为客商提供精准服务中国市场的平台

 

第一就是要把自己能够跟中国进行贸易的产品,更好地让中国的消费者和潜在的买家知道。通过进博会这样的一种模式和平台,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对接全球市场供给 找准供需匹配点位

 

第二,我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市场的一些基本的规律,我们的基本的需求的特点。通过相互的对应去实现自身供给和需求的匹配。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愿意消费一些非常特殊的或者是更加新奇的一些水果,一些这样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能够满足持续的消费需求,是要先去做一些调研的。所以中国市场的这种消费潜力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加以相应调整和应对的。当然与之对应的可能还有一些食品安全一些相应的一些监管措施。

 

鼓励创新 提高展会含“新”量

 

第三,更需要出口商了解的就是中国的消费者能够为创新去买单。所以如果能够把他们的创新能力转化成实际的产品和相关的服务的话,我想在中国的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潜在的购买。中国的发展是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商品的消费、服务的消费、数据的消费和技术的合作,我们能够为各方创造一个更加巨大的市场和一个更大的蛋糕。我想这一点也是进博会之所以有魅力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