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院百年乾隆花园首秀 探园有何门道?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5-10-10 10:45:35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一直未曾开放的宁寿宫花园也就是乾隆花园,也迎来了首秀。乾隆花园被称为紫禁城里最豪华的花园,百年来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探访这座豪华的皇家园林都有哪些门道?它是如何精妙布局的?运用了哪些“独一无二”的绝世工艺?
据了解,乾隆花园共有四进院落,此次开放的区域是乾隆花园的第一和第二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以精巧的布局,充分融合江南园林的灵秀,堆叠的假山、充满文人雅韵的禊赏亭;古朴内敛又不失大气的古华轩,以小中见大的独特视角,让人游历于古木葱茏之中,切身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境。
走进第二进院,风格瞬间转换,朴素规整的形制显得尤为独特。
乾隆花园第二进院有何特殊之处?
乾隆花园第二进院如今华丽转身成为现代化展厅,讲述了这座花园背后怎样的故事?
步入乾隆花园的第二进院,一种不同于其他院落的安定与规整扑面而来。专家介绍,这种酷似民间四合院的布局,恰恰是乾隆皇帝的刻意为之,是他为自己规划的退休生活中的一方宁静天地,“乾隆皇帝特地把这个二进院的正殿题名为‘遂初堂’,就是符合他的初心的这么一个地方。”
遗憾的是,这座院落乾隆时期的原状没能保存下来。光绪年间的一次大修,使这里失去了最初的内部陈设。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 刘梦雨:我们没有办法把第二进院完全恢复成乾隆时期的原状,因为保存下来的东西、资料都不够去做一个完全的复原。所以这次的修缮工程中,采用这样一个思路,把第二进院的三座建筑改造成一个展厅,用这样一个小型的展览来向观众讲述乾隆花园的历史,以及今天的保护工作者对它所做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皇家园林如何精妙布局?
如何让普通观众读懂一座皇家园林的营造历史?这座豪华的皇家园林是如何精妙布局的?乾隆花园二进院的展厅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将复杂的建筑史转化为一场引人入胜的视觉盛宴。
在西配殿“倦勤隐趣”展厅,一幅动画长卷徐徐展开,生动呈现乾隆花园从设计、备料到施工、装饰的全过程。据介绍,长卷是特别邀请当代艺术家模仿清代院体绘画的风格绘画而成,每一处画面都有考证有依据,比较忠实地还原了清中期土木营建的场景。
长卷中特别呈现了江南地区为乾隆花园定制内檐装修的场景。那些精美的构件,正是通过大运河的水路,从扬州等地一路运送至京城。而另一部分则由内务府造办处的顶尖匠人制作完成,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倦勤斋藤萝天顶画的绘制过程。
而在正殿“遂初堂”内,一座按比例复原的乾隆花园全景“烫样”模型,则让整座园林的精妙布局一览无余。
“第一进院是非常精美的山水庭园;第二进院,扬了之后稍微抑一下;第三进院,可以看到假山的造型非常惊人;第四进院,是整个花园的收束和高潮,它的主体建筑是符望阁和倦勤斋。”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刘梦雨介绍。
乾隆花园有哪些绝世工艺?
据了解, 乾隆花园的内檐装修,集成了众多精美绝伦却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乾隆花园都有哪些“独一无二”绝世工艺?在漫长的修复工程中,如何复原这些“独一无二”的绝世工艺?去东配殿的展厅了解一下↓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刘梦雨介绍,乾隆花园的一大特色是,它使用了很多此前从来没有人会用在建筑上的工艺,比如螺钿、点螺、双面绣、竹黄贴雕、竹丝镶嵌……乾隆皇帝创造性地把这些工艺运用到了建筑装饰上面,这给修复带来很大的挑战,修复团队必须要用原来的材料和工艺去做修复和复制。
展览中呈现的每一种工艺,背后都有一段寻访与探索的故事。据介绍,双面绣是当初送到苏州定制的,所以现在也是到苏州请当代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来做修复;竹黄贴雕和竹丝镶嵌,则是去浙江东阳专门找了竹编的老师傅复原这个工艺。
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对“漆纱”工艺的复原。修复团队通过科学分析与无数次试验,才最终让这项沉睡了百年的绝技重现人间。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 刘梦雨:“漆纱”是一个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仅仅存在于乾隆花园里面的独一无二的工艺,现存实物里面只有这一件。它的步骤多达20多层,非常复杂,一层一层把这个图案做出凸凹不一,阳光打过来在室内的效果非常美丽。
墙壁上的“历史残迹”里藏了哪些信息?
在文物修复中,有时最珍贵的发现,恰恰是那些无法被复原的“历史残迹”。在乾隆花园的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一面看似普通的墙壁上,揭开了一段层层叠叠、跨越近三百年的历史,墙壁上的“历史残迹”里藏了哪些信息?
故事发生在一面原本被后世裱糊层层覆盖的墙壁上。当修复人员小心翼翼地揭开最外层的糊纸,岁月的层次也随之显现。就在最底层,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在等待着他们。
“最底下居然还残留着一点乾隆时期的通景画。因为档案记载,这面墙在乾隆时期是有整张的通景画的,在边边角角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点点的残片。”刘梦雨介绍。
这些斑驳的残片,是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它不仅证实了档案记载的准确性,更承载了无法复制的岁月痕迹。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 刘梦雨:这就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历史信息,所以我们就决定把整面墙原状保存下来,不做扰动,并且用投影多媒体的方式跟观众讲解这个通景画残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讲解这个通景画的制作工艺和历代修缮经过。
此处的原状展示,让观众得以窥见文物修复工作的真实起点。当我们惊叹于倦勤斋等处那些修复如初、精美绝伦的通景画时,很难想象,它们的修复,都是从眼前这种破碎斑驳的状态开始的。
相关新闻
- 2025-09-29“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在午门展出
- 2025-07-09故宫博物院青少网站英文版、繁体版上线
- 2025-05-22故宫百年邮票发布仪式及文创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将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0-09
- 外交部:个别美国政客干扰破坏中美正常交往合作注定失败2025-10-09
- 商务部就不可靠实体清单有关措施答记者问2025-10-09
- 采集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源火”点燃全运圣火2025-10-09
- 台湾青年:总台秋晚犹如明镜,映射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天地2025-10-09
- 赴大陆旅游热潮涌动 台湾民众乐享精彩之旅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