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一

 

南岳忠烈祠位于衡山香炉峰下,于1940年动工。1943年6月,忠烈祠总体建筑竣工。图为落成后的忠烈祠。南岳忠烈祠分为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祠宇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享堂,共五进建筑。(资料图)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 霍建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8月2日至3日,“抗战胜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采访团来到衡阳市,在南岳忠烈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室、衡阳抗战纪念城,两岸媒体记者和台湾青年共同追思抗战英烈、体悟伟大抗战精神、重温团结御侮的抗战历史。

 

台湾媒体人陈淑英说,抗战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是抗战先烈的牺牲,才让我们有了现在安居乐业的日子。我也会多做一些报道,让台湾的年轻人能够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希望他们有机会也能来大陆,了解抗战将士们的英勇事迹。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二

 

南岳忠烈祠“七七”纪念塔,在塔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石碑上镶嵌了汉白玉“七七”二字,象征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三

 

南岳忠烈祠纪念堂后面,276级石阶分两侧而上,石阶中间草地上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的最上方是享堂。(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四

 

1946年填具的“湖南省南岳忠烈祠实况调查表”。(资料图)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五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室。1939年2月至1940年3月,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举办了三期,共培养了三千余名游击战骨干。结业后,他们奔赴抗日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80多年前,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在抗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创举,成为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共御外敌的见证。(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六

 

图为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课程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共开设24门课程,分为精神训练、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三大类。游击战争是教育训练的中心,包含9个方面的内容:游击战争概论、游击战争理论基础、游击队的政治工作、游击战术科学教练、游击战的破坏工作、游击队通讯术、游击战的化装术、游击战情报原理、游击战实习。(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七

 

采访团成员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室参观。(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八

 

图为衡阳抗战纪念城碑。衡阳抗战纪念城位于岳屏公园山顶,是为纪念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的英烈而建。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期间历时最长的城市争夺战,也是中国军民以寡敌众数倍歼敌的一场战役。1944年6月至8月,在装备不足、援军不至、粮弹不继的情况下,中国守城官兵仅凭粗陋野战工事,孤军奋战,以血肉之躯阻止敌人进攻。衡阳保卫战历时40多天,重创了日军,但最终因守军弹尽援绝,衡阳失守。(摄影:霍建阳)

 

追寻抗战记忆|衡阳——浴血奋战铸名城_fororder_图九

 

图为衡阳抗战纪念馆内“浴血奋战铸名城”大型抗战人物浮雕。衡阳抗战纪念馆位于岳屏公园内,序厅正中央“浴血奋战铸名城”大型抗战人物浮雕,还原了衡阳保卫战的悲壮场景。(摄影:霍建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