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民众对赖清德投下“不信任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27日报道,民进党“大罢免”溃败,受访学者分析,尽管民进党基本盘动员积极,但蓝营在关键时刻展现凝聚力,加上白营选民的加成作用与中间选民的冷感,成功将罢免转化为对“赖清德不信任投票”的情绪动员。

 

报道称,与绿营关系密切的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分析,这次投票率能达到五六成,显示“蓝绿基本盘都有催出来,但蓝营基本盘更是几乎完全催出”。

 

他认为罢免成败,关键在于中间选民对绿营与罢团“抗中保台”诉求的冷感,以及蓝营成功将罢免行动转化为“对赖清德的不信任投票”的情绪动员。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登及指出,蓝白合作未破裂,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的支持者未如预期倒向绿营,让蓝营得以集中票源,守住席次。

 

王智盛坦言,虽然现阶段仍难评估民众党支持者在这场罢免投票中是否具有关键影响力,但确实对反罢免有一定加成作用。这也显示,过去认为“蓝绿对决,白营选票七成归绿”的假设,恐已不再成立。

 

张登及研判,“蓝白合计大于绿”的结构未有实质变化。“原本没有投给赖清德和投给他的结构是六比四,也就是蓝白合(得票率)占六成、民进党约占四成。这次罢免结果只是再次验证这个格局。”

 

另据台湾雅虎奇摩新闻网7月27日报道,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刘嘉薇表示,这次罢免投票率之高令人关注,显示选民动员确实发酵。她指出,许多原本沉默的选民在罢免案中选择站出来,投下“不同意票”,这不仅是国民党的组织动员奏效,更反映民众党支持者的明确态度。

 

刘嘉薇指出,赖清德日前在“十讲”中提到的“杂质说”,对选情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说法激化对立,让不少选民产生反感。她认为,罢免失败显示民众对民进党“抗中保台”路线逐渐失去耐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此次结果强化了国民党与民众党现行路线的正当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