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齐鲁大地的风雅坚定着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
“鲁学的儒,齐学的道,都来自山东,山东人支配了中国两千多年,阔哉!”胡适的这句话道出齐鲁大地文化之深邃与辽阔,经过历史的洗涤,深刻烙印在中华民族青年的温良恭俭让之中。
曲阜孔庙大成殿
齐鲁大地的文脉源远流长,自春秋以降,鼓动着、跃动着,如藤条般递延至近现代,在泱泱华夏做出决定命运走向的每个重要当口,始终在历史的舞台上频繁出现,不曾缺席。山东省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有大约4个台湾岛大小的辽阔地域,发生过太多故事,以至于一草一木皆成人文、一花一土皆有讲究。
今年暑假我去了一趟山东,首站到达临沂。夜幕逐渐低垂,一行人走进琅琊古城用餐。琅琊古城的“琅琊”是氏族称谓,与发生在河北的琅琊榜是两个概念,许多大型氏族如琅琊王氏,代表人物为书圣王羲之;琅琊蒙氏,代表人物为抗击匈奴名将蒙恬等。古城里的建筑城垣崭新、屋瓦敞亮,我认为其成功之处不在于外观的设计,而在于对历史事迹的丰富提炼。景区通过对固有文化的全面复盘和深挖,定性出“琅琊五圣”(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宗圣曾子、孝圣王祥和算圣刘洪)的概念,再结合新形态文旅概念的活动设计,打造出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当代古城。
除了景致,琅琊古城景区主推的《国秀·琅琊》大型展演更是重头戏。演出结合琅琊氏族的故事,加入杂技、飞禽鸟兽等元素,形成互动式演出,紧抓游客的眼球。当剧幕进行到蒙恬北击匈奴唱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时,我能感受到同场观众澎湃的热血正在熊熊燃烧。琅琊古城在晚间八点会上演一场水花互动秀,结束后开启泼水狂欢的蹦迪派对,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感受相应的乐趣。从中可以看出山东人民齐心合力,携手壮大临沂文化精神内核的那股认真劲儿和拼搏劲儿。
琅琊古城《国秀·琅琊》互动剧演出
挥别临沂,走向曲阜。孔子降生在尼山,他一生对教育理念的追求,对君子品格的崇尚,让尼山成为仰慕儒学之道者的圣境,众多闻道者从海内外奔赴而来探究礼乐之源。尼山上修筑有一座大型学宫“尼山圣境”,将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的每一种德行单独打造出一个展厅。自小耳熟能详的儒家典故被刻画成一座座雕塑,屹立在远道而来研学的孩子眼前。这些饱含着民族智慧的典故熏陶着一棵棵民族幼苗,让他们长成正直诚信的谦谦君子。
尼山圣境72弟子回廊
《孟子·万章下》写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其中“金声玉振”是孟子赞扬孔子思想的溢美之词,后也被演绎成一出大型舞台剧,是尼山圣境的必看剧目。一小时的演出时间,通过诗、乐、舞探索孔子内心世界和给世人遗留的人文瑰宝,“礼乐射艺书术”六艺在演员的肢体间,穿越时空呈现在观众眼前,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格塑造产生深刻且巨大的共鸣。
除了尼山,曲阜跟孔子有关的地方太多太多,孔庙、孔府、孔林,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墙垣、每一缕思想,好似都在儒学的影响下变得风雅起来。站在祭孔的碑文阵中间,周边慕名而来的游客如织,我忽的想起初中阶段看过的电影《孔子》,想到孔子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到底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人格塑造,一种君子人格的塑造。在坦荡荡与长戚戚间,在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间,内生出人格的“仁义礼智信”,造就外显人格的温良恭俭让。说白了,做君子而不做小人的信念在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底长存,铁骨铮铮而清高如许!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泰山景区各入口暂时封闭。我们一行在泰安住了两晚也没等到雨后的天晴,只能到访古时帝王登临泰山的起点——岱庙,透过帝王将相们对泰山的歌颂聊以慰籍。站在正阳门下方,向上仰望泰山之渊博,我的思绪顺着视线,透过门洞与泰顶相交。“登泰山而小天下”如雷贯耳,“泰山”的字面意涵在文人眼里或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山仰止,仰之临、巅之止。泰山不仅是皇权和神权相通的象征,也为华夏大地上历经动乱苦难的农民、书院翰林间叩问人性的士子,提供了一个文化标的物。二是重若九天,人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场域标的成为民族血性的砝码,用来衡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大义。也只有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方能有这般深邃悠远的“泰”之内核,这道内核自转且公转,用民族智慧滋养着整个国家、历史每个阶段,每一个中国人。
古时帝王登临泰山的起点岱庙
伴水而生的湖海居地,是衡量生态人居的最高赞扬。结束行程前,我们一行人遇上了一个超越湖海伴生、灵泉喷涌的城市——山东省会济南。我从未见过一个城市如这般完美地同水融合,荡漾在流动的泉眼上,流淌在清澈小河中。城市的中心是大明湖。来之前,这座湖泊于我承载着太多的向往。台湾高中课本上“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与大陆课本上“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两种诠释都是赞颂大明湖畔的地灵人杰。读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时,钦佩铁铉不畏强权、尽忠职守,带着地方驻军对抗燕王朱棣的朵颜三卫。远眺大明湖畔铁公祠,喟然慨叹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道义与认同的坚持之路。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骨子里仁义、尽忠的血性表现。还有那些年风靡两岸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大明湖畔夏雨荷是多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的向往,“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对真挚情爱最刻骨的等待在琼瑶笔下铺展开来,两岸的青春男女莫不视其为爱情的圭臬。都说两岸是一家人,文学爱好与情感认同如此相近,相近得不分你我,相近在同一道感情线。
走访山东没几日,但齐鲁大地生生不息的文脉深深吸引着我,也深深吸引着太多岛内如我一般的台青,前来叩首闻道,前来亲眼印证历史和语文课本里斐然的文字,前来求证心底的信仰和感情,让眼球中定格的画面化作亲历的深刻感悟,让文脉里的风雅坚定着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作者并供图:谢建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