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在嘉年华现场,我看到这么多台湾青年欢聚乌镇,他们在大陆的各个不同的城市发展、打拼,我们的青春就像每朵不同的花一样在绽放。这次来到乌镇,认识了不少的朋友,也听说了他们的很多故事,感觉个个都很精彩。”清华大学医学院就读的台湾青年蔡承叡在“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期间为大家带来了他的原创说唱歌曲《选择》。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台湾青年蔡承叡

 

8月29日,“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开启。此次嘉年华活动以“‘e’起绽放吧 ”为主题。250余位两岸自媒体博主、自媒体年轻人、平台大咖从海峡两岸汇聚而来,只为这场充满流量密码的时尚潮流趴。他们在捏面人、秀汉服、做漆扇、制香囊等文化活动中相知相交。

 

“我特别想尝试一下捏面人,还想捏一个最近火遍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里的悟空。” 蔡承叡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多去宣传,努力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晓。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台湾青年刘仲恩

 

从台北赶过来参加活动的刘仲恩手里拿着一个捏好的熊猫样子的面人,它怀抱翠竹、憨态可掬。在刘仲恩看来,这只圆滚滚的熊猫藏着不少的功夫和技法。她说:“捏面人是以泥巴陶土为主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形象。看似简单,实则有些难,这神奇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我选的原料的颜色是蓝绿色、深蓝色、金黄色,这些颜色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把它们依次滴入水中,拿空白的扇子在其中来回旋转,再缓缓提起。我的这把青绿相间、点缀金闪的扇子就完成了。整个体验过程非常有意思,随着旋转的方向或力道的不同,扇子最后形成的图案也会不同。”身穿汉服的台湾女子商宁真完成漆扇制作后分享心得。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台湾青年商宁真

 

商宁真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服饰,听说这次活动有妆造体验,商宁真便早早选好心仪的汉服,在化妆师旁做好准备。她说:“之前我还买过马面裙、新中式衬衫,穿过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每每穿上这些衣服,便会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那个场景,仪式感满满。”

 

台湾导演薛颖穜说:“来到浙江嘉兴乌镇,如诗如画的景致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瞬间将我俘获。漫步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建筑与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让人得以细细品味历史的韵味。”

 

乌镇景区里,薛颖穜乘坐小船穿梭于河道之间,感受微风拂面。他告诉记者,在这里,每一处角落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此次盛会为两岸青年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珍贵的体验,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不懈努力。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台湾导演薛颖穜(右)

 

近年来,小红书、抖音、B站等大陆社交软件深受台湾年轻世代青睐。此次嘉年华除了大受欢迎的中华传统文化,网络文学、网剧等当下引发年轻人兴趣的领域也成为大家探讨交流的话题。

 

台湾旅行博主“刘宝宝”说:“两岸年轻人通过网络短视频、直播、游戏等线上相识,并对彼此充满好奇,再通过旅游、求学、工作等线下增进了解,这就是两岸年轻一代交流的新方式。”

 

“我们的青春像花一样绽放”

 

“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开启现场

 

两岸同胞有着共有的文化基因,两岸青年更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共同话题。乌镇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发挥自己的潜力。相信未来两岸青年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如之)

记者手记: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

2024-08-30

对于这场嘉年华,在大陆生活10年的台湾建筑师黄洁如最期待的是汉服体验。“我周围有很多台湾朋友,都很向往大陆年轻人在日常自然穿着汉服的文化氛围,可以提高文化自豪感。”

 

如今,黄洁如已在西安创立空间设计品牌,曾参与城市规划、乡村改建等不同类型设计项目,她同时还是一位嫁到陕西的台湾媳妇,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把10年青春留在大陆,是因为大陆“建设快、舞台大、机会多”,让她找到了“和城市一起成长、同频共振的感觉”。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台湾姑娘林家萱,如今在浙江横店担任礼仪指导,已参与多部影视剧礼仪指导、场记、舞蹈编导的工作。大到祭祀仪仗的布置,小到桌上的菜品及书信的规制,都需要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在这次活动中,她作为讲师,在“锦绣中华”研学讲座上分享和推广汉服及传统文化。

 

“每当我穿上汉服,就像将古韵飞扬的中国历史‘穿’在了身上,感受着先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她说,文化的传承就在身边,两岸青年应携手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记者手记: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

 

8月29日,在浙江乌镇举办的“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上,两岸青年共同体验漆扇、制伞等非遗技艺。新华社发

 

两岸同胞有着共有的文化基因,两岸青年更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共同话题。对台青们而言,嘉年华上的传统文化活动,是新鲜的、也是熟悉的,在互动中激荡出的文化共鸣使彼此的心更亲了、更近了。

 

在大陆青年导演王青阳看来,这同样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他曾拍摄《台青“横”有戏》系列短剧,和台湾朋友一起在横店拍摄古装戏。这次来到乌镇,他有了更多机会与台青朋友畅谈影视领域的发展。

 

说起近年来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黄洁如的感受颇具代表性:“网络无界限。近年来因为自媒体的崛起,更多年轻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平台了解大陆人的日常生活,让两岸年轻人有了更深层的讨论和创意上的碰撞,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彼此。”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近年来,大陆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享受同等待遇,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曾经,台湾青年创业大学生阙郁璇创办的“台湾学生不迷陆”自媒体账号,帮助许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升学、求职、创业等信息;如今,她和台湾团队在浙江温州创办的“心遇茶香”饮品品牌,正忙着推出“秋天第一杯台湾味道的奶茶”;未来,她希望以“繁星计划”招引更多台湾青年担任分店店长,在大陆形成台青就业体系。

 

而2024年的暑假,有更多“以青春之名”的民间活动为两岸青年架起桥梁。

 

正如这一天的乌镇,在风声、桨声与水声中,混入电音和说唱;在灯影、倒影与人影间,融入炫光和流彩。年轻人们讲故事、交朋友、唱歌、跳舞、品尝美食、拍摄合影,青春恰自来。

 

“小时候经常看大陆电视剧,对于乘坐乌篷船、品丰盛早茶,感受江南水乡、感受烟雨朦胧,有着格外的向往!”台湾旅行博主“刘宝宝”感叹;“台湾年轻人第一次来乌镇会觉得蛮酷的,因为在台湾几乎看不到这样既古老又年轻的水乡。”阙郁璇说。

 

“来过,未曾离开。”这是互联网上关于乌镇的经典评语。

 

“希望还能再来。”这是台湾青年畅游乌镇后留下的感言。

 

山河锦绣,灿若银汉。不止乌镇,还有塞北的大漠、北国的冰雪、岭南的早茶,众多古镇新城、青山绿水、风土人情亦值得奔赴。

 

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未来可期,故事待续。

展开全文

“e”起绽放吧|在两岸融合发展中贡献青春之力

2024-09-02

8月29日,“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举办。此次嘉年华活动以“‘e’起绽放吧 ”为主题,两岸青年齐聚乌镇,共同参与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充满中华文化、民俗民风、热门影视、音乐潮舞、时尚美妆、休闲美食、旅游出行等流量密码的新媒体嘉年华。据介绍,参加活动的两岸自媒体博主超250人,其中台湾博主超150人。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同胞有着共有的文化基因,两岸青年更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共同话题。在捏面人、秀汉服、做漆扇、制香囊等嘉年华文化活动中,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交相知的身影已经成为了今夏海峡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也再次表明,两岸同胞命运与共、血浓于水的纽带都是割不断的。

 

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近年来,新媒体发展为两岸民众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借助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两岸青年人能够更快、更好地了解彼此,进而增进友谊,累积互信。在本次嘉年华活动中,两岸青年手牵手、心连心,畅叙情谊、碰撞思想,就有助于在共同的文化根源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在交融中促进心灵契合,两岸青年也正携手同心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扛起时代责任,实现青春理想。近年来,大陆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这就为两岸青年有力搭建起创新创业交流的平台,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大空间、搭建圆梦舞台,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动能。不断完善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支持两岸青年开展各式各样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青春理想。

 

两岸发展的未来属于青年,民族复兴的希望寄予青年。当前,许许多多台湾青年在大陆的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推动两岸交流、投身祖国建设,谱写着人生的壮丽篇章。“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就有助于带动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到两岸交流中来,在促进心灵契合中彰显青春之姿,在两岸融合发展中贡献青春之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以青春之名,未来可期。两岸同胞在常来常往、互动交流中增进理解、厚植感情,实现心灵契合,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甄宏)

展开全文

刘畊宏与两岸青年一起体验非遗技艺

2024-09-02

中新社乌镇8月29日电 (张杨彬)“我猜其中有丁香、藿香。”刘畊宏拿起一串香珠,仔细分辨其中层叠的药材。29日,这位凭借《本草纲目》毽子操“出圈”的台湾健身主播研究面前的几十味中药材,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别致的中药香囊。

 

“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当日在浙江乌镇举办。两百余位两岸青年网红博主、自媒体达人走进粉墙青瓦的院落,体验最“city”的非遗技艺。

 

执箭、瞄准、投!刘畊宏与身旁的台湾青年一同站定,眼前的壶虽不似古代的贯耳投壶,但作为“简化版”,命中的难度依然不小。每人十支箭矢,第一轮以刘畊宏投中两筹胜出,另一位参赛者壶内空空,却也不恼,约定下次再战。

 

“说起最早接触的非遗技艺,大概是在中学时练习的抖空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刘畊宏讲起儿时记忆。他说,传统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往往是“日用而不觉”。“但我们要去了解这些技艺、文化的历史和源头,也就是‘知来处’,这让我们的体验更深厚、更有滋味。”

 

台湾博主刘蕾蕾专程从台北赶来,本次非遗体验给她带来了第一个旅途纪念品——一只面团做的圆滚滚的熊猫,它怀抱翠竹、憨态可掬。指导刘蕾蕾捏制熊猫的,是国家级非遗“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他带来的依据《黑神话:悟空》中齐天大圣形象捏制的面人,吸引了台青纷纷打卡合影。

 

“我之前买过马面裙、新中式衬衫,但这是第一次体验全套的汉服妆造。”台湾青年商宁真轻抚发上珠翠,轻纱罗裙已俘获了这位来自台湾艺术大学的年轻人的心。

 

制作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是商宁真此行心愿之一。将蓝色、金色、绿色等颜料点入水中,旋转下扇,再缓缓提起,一把青绿相间,点缀金闪的扇子就完成了。“控制好颜料比例,还要留有一定空白。”她分享了漆扇制作心得,“就像一幅中式山水画,留白才是点睛之笔。”(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