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些“从无到有”的中国制造推进高质量发展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4-05-28 17:08:44 | 来源: 新华社 |
新华社上海5月28日电(记者马知遥、龚雯、董雪)零件数量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列车的13倍,所使用电缆长度共4200公里,可谓一座“海上移动城市”。26日,记者走进中国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该邮轮自元旦首航以来,已成功运营了三十多个航次,接待了近15万名中外宾客。
“爱达·魔都号”全面验证、全线贯通了邮轮设计建造到自主运营的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产业结构从过去过度依赖消费端、运营端,转而向需求侧、供给侧联动发展,从过去的“过路经济”转变为多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邮轮旅游客源国。据交通运输部4月29日介绍,今年以来,已有10余艘国际邮轮在中国境内港口开展运营,包括元旦首航的“爱达·魔都号”和其他中国境内港口始发的航线等,一季度旅客运输量达19万余人次。
5月26日拍摄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孵化和培育了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核心配套等一批重点企业,牵引带动了制造、建筑、能源、交通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邮轮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爱达·魔都号”的设计和建造有海内外1000多家厂商参与其中。而尺寸更大、装备更先进的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已于4月20日开始进行总装搭载。
与此同时,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一个旋转直径达10余米、重达93吨的大型“机械臂”正在治疗室背后缓缓旋转。这是实现了从设计研发到建成投用“从无到有”突破的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这台旋转机架将同步加速器传出的高能质子束输入治疗室,能精准高效地照射到肿瘤部位,降低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
截至目前,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的临床治疗病人数超100例。团队不仅实现了国之重器“从0到1”的突破,还将开发进程凝练成一条可复制的工业化生产道路。
犹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拥有照亮微观世界的能力。坐落于上海张江科学城,这是中国大陆首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借助它产生的高品质同步辐射光,科研人员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
“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发现的引擎,也是支撑科技发展的利器。”据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邰仁忠介绍,从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到攻克产业关键技术“卡点”,再到研发创新药,上海光源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解决了许多重要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
上海光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据悉,该装置于2009年5月6日正式对用户开放,已服务全国近800家单位、4500多个研究团队的超47000名用户,支撑用户完成2万多个实验课题。支撑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1000篇,多项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
上海光源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从紧追国际到跨入国际先进行列的缩影。日前,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投入运行后将使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进一步大幅提升。
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2023年10月在美国获批上市,首次成功“出海”美国……5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临港的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在关注和解决国人临床需求的同时,还以“中国方案”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效推进中国原始创新药物的国际化。
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邹建军表示,好的生产力离不开好的设备,为此,临港基地从厂房设计到建设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将原本的“单机生产”转变为“透明生产”、将原本“纸质批记录”转变为“电子批记录”,提升数据完整性的追溯以及强制合规生产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端装备国产、产业结构贯通、知识产权出海、大科学装置落地……这些“从无到有”的中国制造正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 2024-05-28两岸青年在上海“骑”聚马桥青春同行
- 2024-05-27海岸线边硬核“抓娃娃机”引领全球智慧港口创新发展
- 2024-05-27闯、创、育——从三个关键字看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