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青追梦人 │ 我们求学大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编者按:大陆是希望的沃土,是台湾青年成长成才、事业发展的大舞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将目光投向大陆,到大陆求学、实习、就业、创业。他们在大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本期“台青追梦人”系列报道邀请三位在大陆不同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分别讲述他们的收获、成长和对未来的憧憬。   

 

台青追梦人 │ 我们求学大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马安妮:我来大陆追寻文学梦想

 

傍晚,北京大学台生马安妮走出南京博物院,乘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去游览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马安妮对历史文化和文学创作有着浓厚兴趣,经常在课余时间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用文字记录旅程足迹。一起听她讲述自己在大陆的追梦故事。  

 

台青追梦人 │ 我们求学大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历历百卷武林豪侠,匆匆青春韶华。此去旧梦作剑匣,且行赴天涯。”这是我为歌曲《问侠》写下的歌词。今年3月,在金庸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北京大学学生武侠文化研究协会携手校内社团共同制作纪念曲《问侠》,我荣幸地担任歌曲的作词。在这趟“执笔为剑”的创作之旅中,我追忆了金庸小说带给我的快乐与感动。十二岁那年,我从《笑傲江湖》步入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再回首,这些武侠故事已陪伴我走过十年的青春岁月。在创作歌词时,我“携清梦枕剑匣”,仿佛又在江湖中走了一遭,感受大漠孤烟的苍茫,听得塞外“声声悲笳”,看见“靖蓉”死守襄阳,不惧“平生烽烟”……金庸先生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好似灯塔,指引我在浩瀚文学海洋航行。

 

我从小就对文学与历史很感兴趣,曾在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作为“金庸迷”的我,一直有个文学梦。在台湾读完高中,我选择到北京大学就读历史专业。在大陆的四年时光里,我如同一株茁壮成长的树苗,不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仅在学术的殿堂中孜孜不倦,更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磨砺自我。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两岸青年文学之旅”营队,在旅行中阅读当代中国的文学记忆,还参与了鲁迅故居纪录片的拍摄,以此对这位文学巨匠致敬。北大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优秀教授学者的教导,将我从一个文学和历史的爱好者变成深入学术写作方法的研究者,让我更有能力和底气去追求梦想。

 

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山东、青海、湖南、贵州、宁夏、江苏和云南。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视野的拓展,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更是一次对文化传承的深刻体验,让我看见了最真实的祖国大陆。每到一地的见闻,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在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探索和成长。

 

今年6月,我毕业后将到北大中文系攻读当代文学研究生,继续追寻我的文学梦。文学有千钧之力,是磅礴大川,也是涓涓细流。我的文学梦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职业作家,我更希望能把那些温暖过我、治愈过我、鼓舞过我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希望文学给予更多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愿意做这个传递者。

 

沈宏叡:期待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实现人生梦想

 

一个月前,沈宏叡刚刚结束“闭关”学习状态。连续几个月,他每天7点起床,凌晨1点休息,全力以赴准备清华大学的博士申请和硕士毕业论文。在收到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沈宏叡难掩激动和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想和朋友分享自己在大陆求学的成长与收获:

 

台青追梦人 │ 我们求学大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台生沈宏叡

 

我即将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毕业,到清华大学开启新的学习阶段。在大陆求学的三年是一个收获满满的过程。很多人问我为何选择来大陆求学?因为我从小热爱中华文化,所以特别向往到大陆发展。对于我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选择,而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7年,读本科的我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交换生。我首次来大陆时,没有任何不习惯的地方,反而有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交换生的那几个月是短暂而美好的。大学毕业后,我在台湾工作了两年,就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专业念研究生,圆了我在大陆的学习深造梦。

 

读研究生的这三年时光让我成长很多。学校也为台湾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和实习机会。通过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实习,我深入了解到国家资本市场的改革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理论用于实践。通过参访交流活动,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祖国大陆各地的文化和经济。我还是一名新媒体博主,经常分享自己在大陆和台湾的日常生活。未来,我将创作更多校园生活和研究专业领域的内容,让两岸同胞更加了解彼此,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

 

说到梦想,其实申请到清华大学读博士就是我追梦的一部分。我选择的研究方向是中美关系,希望自己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大陆有非常广阔的舞台,也期待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实现人生梦想。

 

黄大任:在大陆的求学经历是我的宝贵财富

 

最近,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就读的台湾学生黄大任正在为毕业的各种事宜而忙碌。他毕业后将到深圳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回忆在大陆的学习经历,黄大任感触万千:

 

台青追梦人 │ 我们求学大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武汉大学台生黄大任

 

在重庆大学和武汉大学,我分别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山城重庆洪崖洞的夜景、江城武汉珞珈山的樱花,这两座城市的创新与活力让我印象深刻。

 

在读本科期间,我参加了重庆大学学生港澳台文化交流协会。同学们在社团学习广东话和闽南话的课程,也会通过一些港台电影和音乐进行交流。大家在社团里互相了解,其乐融融,氛围特别好。在大三下学期,我成为社团的负责人,策划和组织了很多活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港台音乐主题的草地音乐节。现场表演者和台下的同学们一起合唱我们熟知的港台歌曲,那场面既温馨又感动。

 

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去深圳参访。我们到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参观,我学习到这些企业的工作流程、创新科技、企业运转模式和招聘人才标准。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更清晰,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更明确。

 

大陆相关部门和学校给台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条件,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信心。我的梦想是创办一家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司。我相信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的舞台会更加广阔,两岸青年也会有更多合作创新的空间。(作者:霍建阳)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2024-05-01

编者按:近年来,有很多台湾青年到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有的人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有的人奋斗在科技发展前沿,有的人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有的人在校园中教书育人,还有很多人不懈地汲取着知识的甘泉。他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台青追梦人”系列报道聚焦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本期带你走近三位分别在上海、北京和福建工作的台湾青年,他们将讲述各自的追梦故事和青春感悟。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张婉柔:我的心里住进了上海这座城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婉柔沉浸在沙发的一隅,用手机精心挑选着自己拍摄的美食素材,娴熟地剪辑起上海南翔小笼包的视频,再将自己的见闻透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享。这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们聆听这名“85后”自媒体博主讲述自己从台湾到上海的追梦故事。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张婉柔在云南采风(张婉柔供图)

 

我是来自台北的张婉柔。2021年,我在台湾的一所大学工作,在个人发展遇到瓶颈时,我萌生了换个发展环境的想法。2021年底,我毅然决然地辞掉台湾的工作,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我开始使用微信、今日头条、抖音、B站还有小红书等,还在业余时间经营起自己的新媒体账号。我喜欢分享我在大陆的生活、旅游经历与趣事。有时回到台湾,我也会不自觉地打开这些,看看上海或其他城市发生的事。在我看来,这些既是生活的调剂,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管道。

 

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慢慢地融入到这座城市。对于“阿拉、阿拉”的上海话,尽管有时不免还听得一知半解,然而这样的“腔调”却已成为生活中的习惯。曾经,我对这里的街道总是摸不着头绪,经常迷失在高楼与弄堂之间。渐渐地,我开始了解它,喜欢它。有朋友来上海,我也能侃侃而谈地介绍这里的历史文化,分享我在这里的故事。我觉得不只是上海这座城市包容了我,我的心更是住进了上海这座城市。

 

其实,我与大陆的缘分早在2016年便已开启。在我读研期间,我有幸作为交换生前往北京大学学习了半年。在这段日子里,我尽可能地走访大陆不同的城市,希望让书本上的知识照进我的现实。我游历了大陆的多个城市,尽情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情。我漫步在苏杭的小桥流水间,体味南京浓厚的历史底蕴,沉浸在上海繁华多彩的都市景象中,让天府四川的麻辣火锅给我上了“红红火火”的一课。我还策马奔腾于内蒙古广阔的草原,真正懂得了“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交换期即将结束时,我更是抽出两周时间,踏上丝绸之路,亲身感受了沙漠的辽阔、千佛洞的壮丽和瓜果的香甜。这段旅程不仅让我对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深刻领悟到大陆的广阔壮美与自己的渺小。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张婉柔踏上丝绸之路(张婉柔供图)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提供了分享这些美好经历的平台和机会,让两岸青年更贴近彼此的生活,也开启了我们之间更多共同的话题。我的自媒体账号也收获了来自各地的粉丝和朋友们的关注。我经常浏览网友的留言,每当获得朋友们的认可和鼓励时,我就会觉得无比幸福和快乐,这也是我会继续深耕于此的动力。在这新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里,我希望能和两岸的朋友一起认识大陆,一起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喜怒哀乐。

 

丁文蕴:北京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清晨,丁文蕴来到医院,迅速换上工作服,把手洗干净,习惯性地准备一杯超大杯美式咖啡和足够的饮用水,开启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丁文蕴说:“平常在工作前最需要做的准备就是把当天的门诊、手术或科里的科务预想一遍,在脑海中分配好时间。”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丁文蕴会分享她的哪些“北漂”感悟?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丁文蕴在手术室工作(丁文蕴供图)

 

我是丁文蕴,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工作。在工作中,我和患者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担心、不要焦虑,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我想到的比你想的还要复杂、充分和实际。请相信我会给你专业的建议和选择,有疑问随时问,我都在你身边,但我的回答请一定要听进心里去,那都是真诚的、用心的。”

 

我在大陆学习、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大陆医学事业的改革发展。我见证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众志成城,也感受到大陆的智能化就医发展迅速,患者挂号、就诊、缴费都能通过手机处理,既快捷又方便,远程医疗服务也越来越普及。每次跟在台湾从医的父亲谈起这些时,我都感慨万分。

 

如今,北京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待在北京的年头都快超过在台北了。北京是一座开放、包容且友好的城市。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其令人瞩目的成就,“北京欢迎你”风靡世界。我喜欢北京人的直爽与大气,也钟情于这座城市厚重而又接地气的历史文化。每天上班,我都会从东单出发,沿着长安街经过天安门一直到西单。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丁文蕴和家人(丁文蕴供图)

 

我的梦想有很多,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幸福快乐,也希望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张钊瑞:小小的手球,大大的梦想

 

“同学们好,这节课讲的是手球的进攻和防守技术。”张钊瑞正在给学生上一堂手球课。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手球运动的兴趣。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台青教师,听他讲述自己与手球运动的故事。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张钊瑞(右一)参加手球比赛(张钊瑞供图)

 

2016年,我从台湾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2020年,我获得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济与产业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福建师范大学从事教师工作。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经常通过一些体育游戏和体能游戏的方式,诸如手球、飞盘、软式棒垒球、橄榄球,让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在工作中,很多有趣的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在为大一新生讲体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当我介绍自己是来自宝岛台湾时,同学们都充满着好奇。那一刻,我看到了大家渴望交流的眼神。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大陆许多地方,我们像家人一样相处。通过跟他们聊天、交流,我对大陆的认识变得更具体、更丰富。

 

我从小就接触手球,非常热爱手球这项运动,还获得过全国手球俱乐部公开赛男子青年组冠军。尤其是在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后,我更希望把手球运动带给我的乐趣分享给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交到了许多两岸的好朋友。

 

我认为体育运动是连接两岸青年最好的形式,我会继续推动两岸体育交流合作。这些年,我也在以体育之名,筑起两岸交流的桥梁。2021年海峡青年节期间,我参与承办了“‘手’望梦想”两岸手球交流赛暨线上论坛;2023年,我组织策划了“‘手’望梦想”两岸手球交流赛。此外,我还在福州开设幼儿手球公开课,向小朋友们介绍这项运动的发展历史、竞技规则,进行示范教学。

 

台青追梦人 │ 在大陆工作多年,他乡变作了故乡

 

张钊瑞(右一)参加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张钊瑞供图)

 

来福建的这几年,我充分感受到大陆出台的多项惠台政策给台湾青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台湾教师在大陆也能进事业编制,我就是其中的一位。福建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作用,让我们台湾同胞能享受到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如今,我在福建买了房,安了家,有了小宝宝,工作也很稳定,“90后”的我可以更踏实地追求我的梦想。

 

我希望透过小小的手球,实现我的大梦想,我会带动更多两岸青年交流,更好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者:如之)

展开全文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2024-05-02

编者按: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本期“台青追梦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在大陆创业的台商,他们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同时,也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参与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范姜锋:追逐新的梦想,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范姜锋参加完一个上午的会议,正在返回公司的途中。突然,手机响起。这是一位预约了采访时间的记者朋友打来的电话。因为工作繁忙,他已经和记者变更了两次采访时间,但下午还要参加一个重要活动。他只能通过电话完成这次采访,分享自己的创业初心和梦想。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供图:范姜锋)

 

2009年,28岁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跨过海峡,被公司指派到厦门工作。厦门和台湾的饮食、语言、文化相近,我很快适应了厦门的生活,感觉像是“从故乡到另一个故乡”。多年后,我常常思考自己能为这些已经在大陆或想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做什么?2016年,我与大陆合伙人共同创立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截至目前,已经服务台湾青年超4万人,帮助超过500名台青在大陆成功创业,成功孵化台青企业项目超500个。

 

台湾青年创业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为了让这些企业抱团取暖,我们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以联盟的方式去洽谈比较成熟或体量大的业务,既可以承接产品包,又可以参与顶层的城市规划。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新媒体产业联盟。

 

2024年,我把目光锁定在体育产业,希望以此带动更多台湾青年就业。第一,体育是一个两岸交流交往障碍较小的平台;第二,国家政策支持体育发展,从产业链来说,这属于朝阳产业;第三,我觉得体育产业也是大多数台湾青年比较容易参与的行业。台湾有许多诸如运动管理、休闲、健康管理等科系。一些退役的运动员也可以到大陆参与体育产业的发展。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2019年,范姜锋在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供图:范姜锋)

 

我们公司和华体(福建)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厦门市体育中心打造的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园正在施工中,有冰雪项目场馆、水上运动场馆、球类场馆以及休闲营地等。园区建成后,将为两岸体育人才的交流、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平台和相关支持。

 

未来,我的新梦想是希望企业越做越有规模,成为行业标杆,帮助更多台湾创业青年在大陆圆梦。钱在哪里都能挣,企业除了做大,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样才有价值。就我个人而言,计划攻读管理方面的博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苏睿章:我们要让"一加一大于二"

 

苏睿章特意换上一身正装,去参加“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是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青逸雅集两岸青年艺术空间及爱星堡公益团队。作为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总干事的苏睿章,自然非常重视,也非常高兴能为公益事业出力。在谈到事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时,苏睿章有着自己的感悟: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苏睿章参加“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供图:苏睿章)

 

我来自台湾新竹,到大陆发展已经十多年了。目前,我就职于上海兆丰国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顾问和培训工作。以前,我的客户大部分分布在上海和台北。近年来,我们发现了新的蓝海市场——武汉。今年三月下旬,我到武汉参加了招商活动,参观了比亚迪展示中心,第一次尝试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武汉和台北等城市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很像,很接地气。我们不久前已经承接了武汉太平洋金融广场的所有培训业务。这个项目很大,而且将持续多年。我的新梦想是把武汉的新业务发展得更茁壮。

 

在工作之余,我还参与台商协会的一些工作和公益事业。每个礼拜,我都会拜访两家中小型的台商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尽力帮他们和相关部门一起解决难题。台商协会还经常组织公益活动,关心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比如向城市农民工捐赠粽子、向环卫工人捐赠月饼。“星星孩子 彩绘世界”2024首届沪台自闭症儿童书画公益展就是我们上海台协徐汇工委会主办的。活动展出了两岸的自闭症儿童亲手绘制的近80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着纯洁、善良、天真与可爱,打动了很多企业家。许多台商纷纷拿出善款参与义卖活动。    

 

我认为,两岸同胞追求过好日子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我们要让“一加一大于二”。

 

林星宇:希望台湾青年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傍晚时分,林星宇和团队里的二十多个小伙伴围坐在餐桌前进行着一场“头脑风暴”,他们围绕专业技术、行业新闻和公司走向展开讨论。林星宇常开玩笑地说:“当一个人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时候,脑袋是最灵活的。我特别享受投入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作为一名创业前辈,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能给更多年轻人带来启发。

 

我是台北人,专业领域是半导体光电。大学毕业后,我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回到台湾的公司。2000年,我被派到上海浦东筹建研发中心,研发了数码相机、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等产品。此后,我发现虚拟技术和应用在大陆发展很快,而欧洲的老客户们需求量也很大,于是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电子产品的技术更新迭代特别快,科技公司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否则根本存活不下去。七八年前,我看到虚拟现实技术在大陆兴起,国家还提出数字中国概念,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较大。目前,我们做的虚拟人应用出口市场也很有前景。现在,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中小企业如何把握机遇。我的梦想就是带领有着多年“革命感情”的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发展事业。

 

台青追梦人 │ 新梦想 新发展 新责任

 

林星宇帮助年轻人进行实习参访(供图:林星宇)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经历让我感到这里比台湾的发展环境要好很多。我的太太和女儿、儿子来深圳以后,都觉得城市很现代化,经济发达、生活便利,就定居在了深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多地考虑带动和扶持年轻人,这也是一种责任。我认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是比较好的选项,因为两岸同文同种,台湾青年过来比较容易适应。我一直鼓励岛内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大陆实习。去年暑假,我让女儿带了几个同学来深圳。我让他们住在家里,还安排他们去一些单位参访,多开阔眼界。从身边人做起,两岸的沟通交流就都有了。大陆的市场很大,发展机遇也比较多,台湾青年应该来走一走、看一看,最终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作者:常滨)

展开全文

两岸青年交流大有可为 民族复兴路上共献青春力量

2024-04-18

4月上旬,马英九先生带领20位台湾青年一行来到祖国大陆,先后到访广东、陕西、北京,走访了大陆高科技企业,参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大陆青年交流互动。我认为这是一场寻根之旅,也是一场友谊之旅。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根脉在祖国大陆。马英九先生两次来祖国大陆的时间都是在清明节前后。去年马英九先生回到了湖南老家,今年到了陕西黄帝陵,这都能让台湾青年亲身感受到我们皆为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我们广大台湾青年也有责任共同传承、弘扬好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交流大有可为 民族复兴路上共献青春力量

 

4月9日上午,马英九一行来到八达岭长城参观,过程中,马英九与台湾学子合唱《长城谣》。(中国台湾网记者 符海川 摄)

 

此次行程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探寻两岸共同历史文化记忆。这是一场生动的历史课,通过现场观看以及实际触摸,唤醒了台湾青年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两岸有着共同的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战乱,一步一步奋斗而来,才有了现在的盛世,这些都是目前台湾岛内去“中国化”后教科书上没有的。马英九先生勉励台湾青年,要更深刻了解中华文化的脉络及其历史变迁承载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深植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任何‘去中国化’的行径都不会成功。”

 

在深圳,马英九一行参观了大疆、腾讯、比亚迪等全球重量级企业,近距离“触摸”大陆高科技产业发展脉动,学生们都为之震撼。原本只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科技产品,能亲眼见识体验并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并且这些大企业还愿意给广大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台湾青年很是感动。他们纷纷说,大陆发展是多方面的,回台湾后会将见闻告诉亲人朋友,向他们介绍真实的大陆。

 

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是此次马英九一行在大陆交流参访的重要目的。马英九一行来到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与在校师生交流互动。在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学生与台湾学生共同表演节目。在北京大学,他们走访未名湖,与北大师生交流座谈。座谈会上,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向大家分享了我在京求学、工作、生活的感受。我提到,非常感谢马英九先生提到的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发展方面的政策,我正是享受政策红利、第一批到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曾有幸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接着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后来留校任教,我的经历对两岸青年交流来说意义重大。

 

两岸青年交流大有可为 民族复兴路上共献青春力量

 

4月3日,中山大学学生与台湾学生共同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备受感动和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我觉得大陆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两岸青年生逢盛世,在民族复兴中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如今我已经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13年,充分感受到大陆不断为台青在陆追梦、筑梦和圆梦创造着越来越好的条件、机会和发展舞台。未来,我会发挥自身优势,在体育和志愿服务方面不断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交往,做好桥梁纽带,期待两岸青年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作者:陈文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