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首页

清明时节倍思亲

清明,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与缅怀,深深地烙刻着人们对亲情、家乡与传统的眷恋。清明节在大陆与台湾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或许不再局限于清明节这一特定的日子进行祭拜,而是选择在节日前后,或是家族成员能够共同参与的时间前往。全球化时代,有的家族成员甚至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无论距离多远,都无法阻隔亲人们彼此间的深深思念。

 

身为台北人的我,祖籍在浙江龙泉。我的爷爷,一位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毕业生,于1949年迁往台湾,自此海峡相隔,再未踏足故乡。他在龙泉留下的家庭与亲人,也因时代的变迁而断了联络。在我出生前,爷爷已离世,葬于台北阳明山,因此我对爷爷、浙江乃至大陆的了解相当有限。家中那几把从爷爷老家龙泉带来的“龙泉宝剑”,成为我与大陆联接的微弱纽带。

 

清明时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倍思亲

 

本文作者爷爷的老照片

 

清明时节倍思亲

 

作者台北家中的龙泉宝剑

 

清明时节倍思亲

 

作者台北家中的龙泉宝剑剑柄处特写

 

直至2010年,我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次经历让我对大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全新的认识。上海的魔力与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心生向往,希望有机会能在上海学习、生活或工作。台湾人对上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台北与上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选择性亲近”,让我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然而,当时的心愿并未立即实现。在上海参访之行结束后,我返回台湾,经历了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服兵役与参加工作后,2019年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决定报考上海复旦大学读博,希望完成学历上的最后拼图,跳出舒适圈,换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我渴望前往大陆学习,寻找发展机遇,走访大江南北,用双脚丈量大陆的土地,用双眼饱览美景。这标志着我作为台湾青年西进新征程的开始。

 

在上海生活的这些年里,我陆续参与了多场两岸交流活动,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2023年4月初在浙江丽水举办的参访活动。爷爷的老家就位于丽水市下辖的龙泉市。能够亲身踏足爷爷的故乡和他曾经生活的土地,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虽然初衷只是单纯想走访一下,感受爷爷老家的风貌,但接下来的经历却出乎我的意料。

 

在与丽水市台办工作人员餐叙闲聊时,我提及了爷爷是龙泉人且为黄埔第六期毕业生的事实,但因两岸历史的原因,我们与老家失去了联系。令我惊讶的是,丽水市台办人员立即展开工作,协调了龙泉市台办,龙泉市台办工作人员前往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他们认为,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一定有相关资料可循,一定能够找到老家的地址与家人。他们承诺,这次来丽水一定要让我寻亲成功,因为两岸本是一家人。

 

在当地台办人员的帮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他们便从档案馆调取了相关资料,我成功找到了爷爷老家的亲人,与此同时在他们的陪同下,我前往老家寻亲。我见到了爷爷在龙泉的几代后代,并通过视频与台北的父母进行联系,让大家互相认识。这次寻亲可以说是完美成功。我不仅与大陆的亲人建立了联系,还加深了对自己祖籍地的了解与认同。至此,分隔两地的亲人重新建立了联系。我还有一些在海外的亲人,他们回大陆过年时先前往台北的阳明山祭拜了爷爷。丽水老家的亲人表示也很想去台北祭奠爷爷,并了解我们一家在台北的生活状况,虽然没能到台湾,但通过视频的方式丽水的亲人们也看到了爷爷灵骨塔塔位,完成了他们“想要到台北看爷爷”的心愿。

 

清明时节倍思亲

 

本文作者(后排右二)回浙江寻亲时与家人及当地台办人员合影

 

清明时节倍思亲

 

本文作者(后排中间)与丽水老家亲人合影

 

清明时节倍思亲

 

作者的海外亲人来台湾时的合影

 

清明时节倍思亲

 

作者的爷爷在台北阳明山的灵骨塔

 

清明时节倍思亲。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更是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两岸之间充满了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家的故事虽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但却是多年来两岸关系的缩影。对于台湾青年来说,找寻我们的根、认同自己的身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期盼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希望祖国完全统一的这一天早日到来。(作者并供图:蔡孟轩)

 

 

 

标签:
关闭
手机登录
关闭
绑定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