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湾劳工无法摆脱低薪?

编辑:左妍冰|2023-11-01 15:49:43|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 霭琳 台湾资深媒体人

 

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似乎已远离人类,挟着疫情期间远距工作需求、以及塞港造成的断链危机,加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众多巧合撞到一起,让以晶圆代工为主的半导体需求被激化,也让过去几年台湾经济成长率达到阶段高点,例如2021年GDP年增率攀升到6.53%的高锋,亮眼数据一度成为民进党天天拿来说嘴的政绩。

 

但大家都明白,那年的经济成长是源自李国鼎时代长远经济政策擘画下,留给后人的礼物。但时至今日,除了继续收割半导体产业,已没见到民进党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产业政策。

 

此外,过度仰赖高科技半导体这样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让特定产业一枝独秀,却导致多数台湾劳工无法摆脱低薪,数字上的繁花似锦,都只是假象,与大多数人无关,反而拉大了多数劳工与少数菁英员工之间的社会对立与仇视。

 

统计指出,台湾地区“每户”家庭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差距倍数,也就是收入最高的前20%,与收入最低的后20%,比值已来到6.15倍,是近十年新高,代表贫富差距再次拉大。但官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家户结构与人口数改变,与其比较 “家庭可支配所得”,不如比较 “个人可支配所得”。

 

然而,即便按官员所说,检视面改从 “个人面”来看,成绩似乎也不会比较好。今年前8月台湾总薪资平均薪资为6万0931元,年增1.42%;但若考虑通膨因素之后,今年前8月的实质总薪资年减0.85%,也就是薪资调幅跟本追不上物价涨幅。

 

低薪困境已让不少台湾年轻人放弃奋斗,家庭条件好的就 “躺平、不想努力了”,年轻人索性不进入职场就业,光等爸妈养以及继承财产,成为啃老族;如此心态也让原本已因少子化而缺工的各行各业,更不容易招募到员工。

 

也因此,台湾地区已继3K制造业要大量引进外籍移工后,如今连服务业都在酝酿开放移工。但移工引进一则让台湾人工作机会减少,加上移工薪资待遇原本就较低,大量聘用移工又让整体平均薪资水平被拉低,低薪问题又更难改善,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日前,民进党大举行政策买票之能力,由台卫福部门宣布将补助医院护理师 “夜班费”;理由是医院工作采 “三班制”,日夜颠倒生活作息大乱,成造护理人员出走,即便新冠疫情已远离,但护理人力荒迟迟未解。

 

但有关单位似乎画错重点了;护理人力大出走,根本原因还是薪水太低。统计指出,若不加计奖金,台湾受雇员工的平均薪资是新台币4.7万元;包含医师、药师及护理师的医事人员平均薪资则有6.7万,而护理人员只有4.6万元,相对偏低。如今政策只补助夜班护理师津贴,而非全面检讨低薪问题,难道白天医院就不需要护理人员?若护理人员都往夜班走,不免发生排挤效应,反而造成白天护理人力短缺。这种针对特定对象补贴的手段,不仅有失公平,更让不均衡的问题扩大,无法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对立。

 

回到台湾多数劳工从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来看。过去台湾有关单位念兹在兹,讲得最大声的就是要推动 “产业升级”,但这样的升级却只偏重于让资本家扩增更多资本支出,也就是鼓励企业买更多先进的机器设备、藉由自动化来取代人工,又或是将租税奖励优惠、政策面 “关爱的眼神”,单单只投给台积电这一家公司,形同全台湾资源都在 “绕着台积跑”。

 

但这样的的鼓励与扶持,一则让台湾岛内生产毛额被这些 “大到不能倒”的企业牵着鼻子走,只要这些公司资本支出创高,经济成长数据就会很漂亮,但若像今年台积电收紧资本支出,台湾经济成长就萎缩,全台都被台积拖累。

 

台主计总处数据显示,台湾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重已持续降低,2021年只有43%;随着当年固定资产投入上升到近16%,2021年的营业盈余占GDP比重升至十年新高的36.5%,也就是企业,或者说资本家拿走了更多经济成长的成果。

 

而时光倒流到1980年代,也就是时下青年劳工的父母那一辈,当时台湾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重仍有49.3%,企业只分走了约三成左右的营业盈余;让当时的台湾劳工还是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愿意全心全意的在职场上打拚。

 

如果说,经济丰收时,经济成长红利都被公司拿走,受雇员工能分得的获利却少之又少。而经济萧条时,整体经济还会被拖累;这样 “偏食”的经济政策,恐怕也是造成台湾劳工无法摆脱低薪的原因之一。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