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长城“画像”的摄影爱好者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12-05 16:41:27 | 来源: 新华社 |
吹过春天长城凛冽的风,闻过夏天长城脚下野草的清香,迎面被秋天长城的风沙拍打过,也在冬天白雪皑皑的长城脚下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在地处中国西北部的宁夏,有一群摄影爱好者奔走在长城沿线,用镜头记录着古城墙的四季风光。
作为“关中屏障,河陇咽喉”,宁夏自古即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因建造时代跨度长、建筑形制多样、分布范围广,这里也被誉为“长城博物馆”。
2022年12月15日,摄影师芦有碳为宁夏段的古长城拍摄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来自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芦有碳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在工作之余,喜欢旅游的他痴迷于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十年来,他走遍了宁夏境内所有的长城、城堡和烽火台遗址,拍摄了近十万张照片。
“冬天拍长城,天还没亮就得出发,冒雪徒步五六公里是常事。有一次我摸黑赶路找错了方向,一不小心走到了悬崖边,现在想想还很后怕。”芦有碳回忆道。
但拍摄的惊险与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为长城“画像”的脚步。
芦有碳在长城脚下长大,儿时的他喜欢站在家门口的旧北长城上远眺,感到心旷神怡。起初芦有碳并不知道这些老人口中的“边墙”就是长城的一部分。在翻阅大量资料和书籍后,他对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镜头也对准了长城。
2020年9月23日,摄影师芦有碳拍摄的《九曲黄龙》。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宁夏段长城大部分由黄土夯筑而成,很有特色。城池堡寨、烽燧驿站的修建和布局也十分科学,体现了古人极高的智慧。作为摄影爱好者,一定要把家乡这么好的长城资源记录下来。”芦有碳说。
为了寻找最好的光影效果,芦有碳常常起早贪黑、翻山越岭。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的拍摄点位,天气和光线却不够完美,他便在本子上记录下这个位置,等天公作美时再来拍摄。
渐渐地,宁夏有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开始拍摄长城、保护长城。56岁的芦有碳也从“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协作”。
“一有空我就叫上朋友去拍长城。同一段城墙我们最多能拍四五十次,每次感觉都不一样。”芦有碳说,拍出好照片带来的成就感能让大家开心好几天。
多年的拍摄让摄影爱好者们对长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三年前,芦有碳加入了石嘴山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团队。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拍摄长城之外,我们也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守护它。”芦有碳说。
2022年1月15日,摄影师芦有碳拍摄的《黄龙卧雪》。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长城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古城墙逐渐焕发新生。附近村民在长城脚下取土盖房、开垦种地等不文明行为逐渐消失,城墙两侧的植被更繁茂了,野兔、雉鸡、岩羊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现在去拍照总能遇到野鸡,它们飞起来经常会吓大家一跳。”有二十年拍摄长城经验的原州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祁学斌说。
从黑白胶卷相机,到如今的单反相机和无人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成千上万张作品讲述着摄影爱好者对长城的热爱。“长城的美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不同季节、不同光影映衬下有不一样的韵味。能为长城留下影像资料是很有意义的事。”祁学斌说。
3月25日,摄影师芦有碳拍摄的《烽燧银河》。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学习摄影时,芦有碳也曾立下壮志豪言,要奔走全国各地,把中国的长城拍遍。但摄影前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中国的长城永远也拍不完,要拍就拍好身边的,让家乡的长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接下来我只想专注拍好我们宁夏的古长城,让它的美被更多人看见。”芦有碳说。(白舸、艾福梅)
相关新闻
- 2023-10-31长城秋色美如画
- 2023-09-05天空之眼瞰祖国——万里长城 金山独秀
- 2023-08-11在内蒙古的长城探寻——台湾青年内蒙古之行实录二
- 2023-11-22美丽中国·初冬时节景如画
新闻推荐
- 2024中国经济 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2024-12-13
- 看!冬日里的活力中国2024-12-13
- 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一组数据见证他们铭记历史2024-12-13
- “三向奔赴”——粤港澳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2024-12-12
- 2024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成果丰硕2024-12-12
- 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 “南水北调工程” 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