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笔都是艺术 来徽州古祠堂感受不一样的“纸”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23-11-13 15:38:53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造纸术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这项代表中国人智慧的技术成就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2023年设在清华大学的“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以“安徽手工纸”为研究对象,联合30余位非遗传承人、学者和专家,举办纸工艺项目年度成果展,近日在安徽黄山市南屏村开幕。31件以“纸”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在徽派古祠堂中亮相。
参展作品从“纸的文化属性”和“纸的物理属性”两个视角向观众展示纸材料与纸工艺的魅力。让经典流行于当下,而非束之高阁,是传承的要义。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苦学技艺,成为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河南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小跟着祖母学习剪纸,这次带来的参展作品名为《生·生不息》。
△剪纸作品《生·生不息》
畅杨杨介绍,表现这个作品表达的是生命的繁衍传递,颜色并不是绘画的颜料,而是北方人蒸花馍、蒸枣糕的时候点彩的红黄绿三原色。染完之后,上面又刷上一层桐油,希望剪纸颜色整体能给祠堂带来点亮的感觉。
展出的作品中,还有“伞形”装置艺术《纸上眉梢·竹节高升》,活泼的色彩和简单图形,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互契合,让作品呈现出艺术范儿。一件用色彩斑斓的宣纸制作的旋转装置,名为《无尽》,寓意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宣纸装置《无尽》
手工造纸是我国众多非遗项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让非遗重新回归特定的环境中,也是他们选择南屏古祠堂建筑作为展览空间的主要原因。该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1月29日。
△纸浆作品《对话》
(总台记者 田云华 安徽台)
标签:
新闻推荐
- 节庆显活力 四海年味长——乙巳春节假期回眸2025-02-05
- 冬奥三年又逢亚冬,冰雪热,“燃”!2025-02-05
- 青春匠心:“煎”出团圆和红火2025-02-05
- 福马“同城生活圈”:双向奔赴的团圆路更温暖2025-02-05
- 台胞博导的“小美满”:“大家”“小家”皆有收获2025-02-05
- 千年银城庆新春 文旅融合过大年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