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摇滚青年到教书先生 台青刘其享:在大陆的工作很有意义

从摇滚青年到教书先生 台青刘其享:在大陆的工作很有意义

 

台青刘其享(图片来源:湖北省台办)

 

中国台湾网9月15日讯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其享接到了来自澳门的电话,是他教过的学生、在当地读博的小昭(化名)向他问好。

 

当年,小昭沉迷于手机游戏,挂掉了刘其享教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

 

刘其享知道,爱打游戏的大学生不是“不思进取”,只是暂时没找到真正感兴趣、值得努力的方向。于是,他下载了小昭爱打的游戏并研究了一番,课余约他边“通关”边聊天。他给小昭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小昭思考以后想从事的工作,倒推“脚下的路该如何走”。不久,小昭把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80后教师当成了朋友。

 

刘其享说,他能理解小昭是因为在小昭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1980年,刘其享出生在台湾高雄,儿时的梦想是当篮球运动员,中学时开始痴迷物理,大学却阴差阳错地学了土木工程。一度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他转而迷上了重金属音乐。他逃了许多课,研究编曲、练架子鼓。

 

直到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他才有些懊悔“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想当一名职业音乐人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他先后在两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但都不是感兴趣的领域。

 

一次偶然机会,刘其享翻开一本经济学书籍,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说物理学揭示宇宙的本质,那么经济学则预示并影响着人的行为。”他决心报考经济学研究生。

 

他形容自己“很固执”——找到兴趣点就铆足了劲投入其中。他用3个月时间独自在老家“闭关”备考,墙上贴满笔记与知识点,“每天连站着的时间都在学习”。为喜欢的领域努力奋斗——那是一段很累、但充满干劲与希望的时光。最终他考上了。

 

为弥补本科时几近“浪费”掉的4年,拿到录取通知的第二天,刘其享就买来专业书自学、预习。硕士毕业,他考上了台湾“中央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随后,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

 

找工作时,刘其享想在台湾的高校找一份教职,但由于种种因素没能找到适意的岗位。他将目光投向了大陆,最终于2016年1月底入职湖北经济学院。

 

对于即将在武汉开始的新生活,他一度有些忐忑。“来到湖北后,我找到研究的兴趣方向,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人自己内部的情况,而不是西方的理论。”不久之后,刘其享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台办的一项课题,并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国际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打破了湖北经济学院在该刊物发表论文零的纪录。入职第二年,刘其享获评学校“科研之星”、副教授。

 

这一年,刘其享注意到,国务院台办宣布开放在大陆工作的台湾研究人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紧接着,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实施相关举措,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种种利好政策激励刘其享更加安心与努力地工作。2018年5月,凭借出色的科研成绩,刘其享成为首位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的台湾青年。

 

开展科研的同时,刘其享喜欢让课堂“更有活力”一些。

 

相比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讲授,他习惯采取“实验教学法”,融入游戏环节。比如,讲到“供给与需求”理论时,刘其享会提前购买一些“钻石”道具与海报,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堂或叫卖或拍卖“交易”,并勾画出供给线与需求线,再一起探讨背后的经济学知识。

 

课下,学生喜欢找这个留着中长头发、爱喝咖啡、每天健身1小时的老师探讨时下流行的话题;碰到节假日,特意手写繁体字卡片送给他。

 

在大陆工作的7年多里,刘其享去过了大部分省份。去年,刘其享把爱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从台湾接到了身边。今年,他打算把父母接来大陆旅游。9月19日,他将在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教师融合发展论坛上分享自己在湖北打拼的故事。

 

刘其享的祖先是福建泉州人,明朝末年迁往台湾作教书先生。现在,他跨越海峡,也做了一名教书先生,“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他说,手头的工作不仅是喜欢的,而且很有意义,“要继续把它做好”。(中国台湾网、湖北省台办联合报道)

标签:台生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