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学录】林祐均:愿投身国产芯片事业,真“材”实“料”服务国家战略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3-07-18 11:07:44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编者按】“做材料研究,就要切实了解祖国现在最需要什么。”林祐均说道,在课题组实验室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回首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度过的三年本科时光,林祐均觉得每一次的收获都伴随着坎坷与挫折,而每一次的磨砺也都带来新的成长。
林祐均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在大陆求学三年,林祐均迈出了投身科研事业的第一小步,“科研事业应当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如何从底层材料以及芯片集成电路制程的角度突破芯片‘卡脖子’难题,我认为,这是我作为一个刚起步的科研人应有的担当。”
1次成功背后是999次失败,让挑战变成信仰
高中毕业后,林祐均选择赴大陆来清华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专业,“大家对材料学总有一种源自传统工业的固有印象,其实它有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比如半导体材料,产业突破的部分关键点就是芯片中的底层材料。”
谈起自己的专业,林祐均总是滔滔不绝,“台积电的制程3纳米芯片,甚至准备迈向2纳米,我们面对如此技术难题,要更努力去攻克。”
回忆起大学最初接触科研的经历,林祐均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猛”,“我努力抓住了机会,同时导师也给了最大程度上的支持。”
林祐均正在操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林祐均正在操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作为一个刚接触材料学专业不久的“新人”,林祐均在做科研时经常会遇到“超纲”的事,“遇到问题怎么办?那只能自己去找文献,以及跟导师、学长学姐讨论。”“自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掌握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能1000次实验才会有1次成功,那是什么让你坚持了999次?于我而言就是无惧挫折,把挑战看做是一种信仰,这种信念会支持你一直坚持走下去。”
向上是人生唯一方向,科研之路刚刚起步
林祐均坦言自己非天生“优等生”,刚开始来清华大学读书时心里压力很大。“在读大学前,我是从年级成绩排名的后三分之一一路‘爬上来’的。刚来清华大学时,老师问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直接哭了出来,因为担心自己在清华大学跟不上大家的步伐。”
“大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课上课下都很积极地和老师互动,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这和台湾很不一样,我刚来时还是很‘震撼’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努力的话一定会落后。”
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组实验室几乎是林祐均待的最久的地方,“学期中,我每周有25-35个小时会在实验室,寒暑假的话每周会有70-80个小时。”
林祐均正在操作光刻机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回报,在读期间,林祐均完成了专利以及文章的撰写,收获了学业优秀奖、科技创新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奖学金等众多个人奖项,所搭建的高性能探测器夺得清华“挑战杯”特等奖以及首都“挑战杯”一等奖。未来,林祐均将继续在清华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习和科研之路。
希望用真“材”实“料”服务国家战略
“国家发展需要更多‘材料人’投身进来,在产业金字塔的上端比如算法上5G、人工智能领域中国都还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领域逐渐往下至基础科学,新兴芯片材料的研发、半导体工艺所需的光刻机、半导体制程原料的光刻胶,中国到处被世界卡脖子。要解决该瓶颈,需要更多优秀的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大量时间。”
清华挑战杯特等奖留影,左三为林祐均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首都挑战杯一等奖留影 (林祐均供图,中国台湾网 发)
“我在宣讲会上,也会向很多择校的学弟学妹介绍读大学时的科研心得,鼓励大家加入科研工作者行列。”林祐均笑道,“不过感觉对他们而言确实为时尚早,还是先从了解、体验大学生活开始。”
“我觉得做科研,本身就非常有意义。我想要从芯片材料制备、材料集成及芯片制造工艺上为我国国产芯片出一份力。”(完)
相关新闻
- 2023-07-18【台湾同学录】王陈怡娴:回归学生本色,与两岸伙伴共赴青春盛宴
- 2023-07-17爱可逾山越海——台湾“单车天使”的十年“骑迹”
- 2023-07-13“筑梦珠江 展翅飞翔”2023年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活动正式启动
- 2023-07-11“一路新疆——新台两地大学生新疆行”活动圆满落幕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