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海峡论坛如何从“独奏曲”变成“交响曲”?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07-11 16:56:1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15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不过如流星般飞逝而过。但对于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真正实现双向交流的历史而言,15年并不短。而作为承载着两岸民间交流的海峡论坛,能在台海局势面临各种起起伏伏中坚持15年而不间断,其本身就是一个值得一书的历史。
随着7月7日“两岸(连城)棒球赛”在福建省连城县顺利收官,为期一个半月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所有系列论坛和活动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虽然本届海峡论坛胜利闭幕,但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对海峡论坛的平台作用和两岸融合发展的期待还在延续。
回想起海峡论坛创办以来的15年历程,曾参与筹办首届海峡论坛的福建省台港澳办一位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坦言,一路走来成果丰硕但道路并不平坦:“无论当年两岸双方联合主办单位,还是参与其中的两岸筹备者,当时其实都有一个担心——这个定位于‘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交流平台,搭起来后到底能不能起到沟通两岸,增进民间互信的作用?岛内的民众又会有几人能踏浪而来?论坛最后会不会被开成只有大陆民众参加的‘独奏曲’?”
“面对未来各种可能的结果,当时大家都没有确切的把握。”这位老同志说,毕竟,台湾和大陆不同,其曾经历了几段特殊历史:自189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光复,其间日本殖民者在岛内大搞“皇民化”教育;台湾光复后,在“两蒋”执政的几十年里,台当局又大搞“反共”教育;“李扁时期”和蔡英文以来的“台独”灌输、“去中国化”教育,影响了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统、“独”立场与身份认同。此外,复杂的国际因素制约了两岸民间互信。“反共”“反中”“恐中”成为台湾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在这种背景下,要在厦门举办海峡论坛,确实让许多人心里没有底。
然而,2009年5月,随着首届海峡论坛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四地举办,当8000多名台湾乡亲齐聚福建共叙乡情,海峡论坛迎来开门红的时候,一个增进两岸民间互信的新时代被开启,一个全新的两岸关系新格局被打开。海峡论坛也从当初的“独奏曲”,如今变成了两岸民间交流的“交响曲”。
15载13万人次,海峡论坛
打开了两岸民间互信之门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指出,从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历史以来出现的起起伏伏,表面上看是两岸政治分歧导致,事实上有官方互信缺乏的问题,官方互信脆弱深层次反映了两岸民间互信的严重缺失。
如果论对大陆连续几十年成系统地研究深度,在两岸完全隔绝年代,也就是国民党在台湾一党执政时期,宋楚瑜恐怕是台湾较为权威之人,这也是他后来能成为蒋经国秘书的主要原因。即便这样一个对1949年以来大陆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在回忆起2005年第一次来大陆与时任大陆领导人会面之前的心理时,还是连说了好几次“忐忑”。
宋楚瑜说,虽然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就将《人民日报》1949年到1969年这20年间所有版面、所有内容看了个遍并做了摘录,但在和大陆打交道的时候还是紧张,“2005年去大陆之前,从没和大陆官民交往过的我,头脑里对大陆印象与台湾普通民众一样,都是从前当局宣传的那些污蔑和丑化大陆的负面印象。”还没踏上大陆土地,心里却对大陆有一种隔离和不信任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两岸间交流太少,尤其是面对面交流。两岸都是中国人,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见面三分亲’,不管多大分歧,见面聊总会缩小分歧,增进互信的。”提供双方可以交流的平台对于两岸至关重要。
正是这样的背景和需求,最终让海峡论坛成为增进两岸民间交流和互信的平台。15年来,数以万计的两岸同胞在这里相识、相知、相融。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海峡论坛举办15年,已经吸引了13万人次的台湾同胞参与。余光中先生诗中的“那湾浅浅的海峡”也随着两岸同胞的你来我往,早已不再是阻碍两岸亲人相见不得的“乡愁”。
作为参与海峡论坛的13万人次台胞中的一员,参与过3届海峡论坛的台南市基层代表林骏麒,谈到参加首届海峡论坛时,不禁嘲笑起自己当时对大陆的无知。
林骏麒说,由于年轻时一直接受“反共”教育,加上受一部当年被台湾当局用来作为“反共”宣传和丑化大陆贫穷落后的电影影响,在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海峡论坛的那段时间,脑子里时常浮现出那部电影里描写大陆贫穷的镜头:灰暗的天空下,遍地残垣断壁,通往远方的路上往来着拖家带口衣不蔽体逃荒要饭的人群,远处镜头里还可见一些人争抢着啃食路边的树皮……
“就像近几年频见报端的一些台湾青年会问的那些在大陆同胞看来很好笑也很奇怪的问题,诸如大陆宾馆有没有热水,大陆机场有没有厕所一样。”林骏麒说,很多台湾“首来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还以为大陆落后到像非洲那样,在他们踏上大陆之前,不一定有“反中(陆)”心理,但因对大陆的不了解,往往会有“恐中(陆)”的心态。
“一旦真的来到大陆,见到真实的大陆,台湾民众原有刻板印象基本都会被颠覆。”林骏麒说,“恐中(陆)”也会化为亲切与信任。
林骏麒坦言,很多台湾民众和他一样,都是通过参加海峡论坛才有机会走近和感受大陆,从而才打开对大陆同胞信任的大门,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通过海峡论坛这个平台成为了“新福建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民间互信的增减决定着两岸关系能否永续。而40多年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一再表明,民间互信越强,和平发展民意基础越厚实,发展动力越强劲,发展空间越宽广;反之,发展的动力就受到削弱,发展的空间就受到压缩。
△6月17日拍摄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当日,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为两岸绘就“同心圆”、
架起“连心桥”、铺就“惠民路”
没有交流就没有互信,有了深度交流才能建立起共同的记忆,就可以培养互信。海峡论坛作为深植两岸民间交流的嘉年华,15年来让众多两岸基层民众在这里畅叙乡情、寻根问祖、切磋技艺、洽谈合作,持续推进着两岸融合发展。
据福建省台港澳办原主任王玲介绍,海峡论坛举办15年来,不断丰富和扩大了交流范围和内容,目的就是为了绘就两岸同胞最大的“同心圆”。
记者梳理了15年来历届海峡论坛特点——第二届海峡论坛在首届论坛的基础上搭起了更大的舞台。海峡两岸62家单位共襄盛举,25场主题和系列活动吸引逾万名台胞参与,其中约有8成来自基层;涉及界别30个,比首届增加10个;
第三届海峡论坛则充满了乡土味和人情味。从妈祖信俗到两岸“百姓”渊源,从最具台湾特色的夜市到两岸乡镇结对子活动……这一年,赴台个人游开放;台湾22个县(市)、上万乡亲参与各项活动,台湾少数民族嘉宾带来的民族风情,绚丽了厦门街头;台湾夜生活的活色生香也被拉到厦门人的家门口;
第四届海峡论坛拿下许多“第一次”。两岸百家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第一次汇聚在一起,创下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参与宫庙最多的纪录;第一次推出“海峡影视季”;第一次展开两岸婚姻家庭话题的讨论;第一次召开台湾农民创业发展研讨会;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
第五届海峡论坛以“聚焦亲情共圆梦想”为主题。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世界闽南文化节等8项活动,成为凸显乡情延续、祖地文化的新鲜血液。这一年发布的31项惠民政策,给台湾同胞带去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第六届海峡论坛成为两岸青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年,海峡论坛创新形式,广邀两岸青年参与,无论是海峡青年论坛,还是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抑或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处处可见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
第七届海峡论坛继续推动落实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带给两岸民众更多的福祉。2015年,大陆宣布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说走就走”的愿望就此成为现实;
第八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着重突出两岸青年和基层间的交流,特别新增青创先锋汇、两岸智库论坛、“闽台走亲乡镇行”大型图片展等活动;
2017年,适逢两岸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第九届海峡论坛突出“30周年”和“融合发展”两个关键词,交流界别领域更大、体验式交流更深入、青年融合逐步接棒等成为最大的亮点。这一年,8000余名台湾各界人士踏浪而来,大陆继续释放“政策大礼包”,面向台湾青年推出了2600多个就业岗位、600多个见习岗位和3100多个创业席位;
第十届海峡论坛专门增设文化交流板块,“海论十年、精彩无限两岸故事汇”“中华文化发展论坛”“海峡两岸书院论坛”等活动,突出中华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同时,首次举办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为两岸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交汇、融通、互鉴开辟了新途径;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继续重点关注并服务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新增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论坛、“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海峡两岸电子竞技邀请赛等活动。有超过1万名台湾民众报名参加,其中“首来族”占40%、青年占50%;
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等影响,但依然精彩纷呈,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突破疫情对时空的限制,并新增卫生防疫等议题,融入两岸同胞携手抗疫的感人故事;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既聚焦民间交流,又突出高质量发展,展现融合发展成效。这一年,新增举办闽台科技教育融合发展活动、两岸新媒体发展交流论坛、闽台青商论坛等,首次运用“台青播台货”、短视频互动、线上线下情景剧、在线小游戏等“云交流”方式,持续推进闽台青年深度融合;
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这一年,是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论坛新增举办“35年心路”两岸交流纪事、“单车天使”第一家园骑行之旅、青少年客家话演讲比赛等活动,激起“两岸一家亲”的共鸣;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是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上万名两岸同胞参加主论坛和34场系列活动,其中台湾各界同胞5200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封信
激励越来越多台青加入民族复兴大潮
青年,是两岸交流的主力军和最活跃的力量。在海峡论坛中,两岸青年的交流活动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六届海峡论坛新增“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广泛邀请两岸青年参加;第九届海峡论坛新增金点子创意大赛、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领袖特训营等,努力贴近青年、服务青年。两岸青年在海峡论坛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共逐梦想。本届论坛持续聚焦两岸青年群体,除继续举办海峡青年论坛、两岸新媒体创享论坛等交流活动外,还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发布更多惠及台湾青年的政策举措。
台青范姜锋来自台湾桃园,从2009年第一次登陆开始。范姜锋最初是厦门一家台企里的台干,后来辞职留在厦门创业,由于种种原因,起步那几年,范姜锋创业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16年他创办了启达海峡双创基地——变成了帮台湾青年走进大陆的“创业经纪人”,从而完成了从台青“追梦人”到海峡“摆渡人”的身份转换。本次海峡论坛上,听到王沪宁主席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论坛大会的致辞,范姜锋激动不已,因为就在一年前的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十四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而那次给总书记写信的“起草人”就有范姜锋。
范姜锋说,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在厦门这么多年,在很多场合听说和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台胞台企的关心,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在对台工作方面始终倾力为之,也不论是在地方或是中央,他都不遗余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厚植两岸人民感情,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同根同源,是2300万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成“第一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期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心念念的事情。
台青陈浩群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近年来祖国大陆持续出台惠台利民措施,全心全意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用西进的脚步和扎根的信心,回应大陆不断出台的惠台政策。据福建官方统计,仅在福建,台湾青年就已经超过4万人。”
承担“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重任的福建省,近年来创新推出“66条”“42条”等惠台利民新举措,努力推动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成效也不断显现。
海峡论坛虽然落下帷幕,但台胞们谈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论坛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后,对两岸融合发展的期待却愈加强烈,并期待下一届论坛上能有更多细节。(高杨)
相关新闻
- 2023-07-04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之路越走越宽
- 2023-06-28国台办: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四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 2023-06-21心更近 情更浓——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异彩纷呈
- 2023-06-21两岸一家亲 相向谋未来——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综述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