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谈岛内乡村振兴困境 盼从两岸交流中取经

台湾学者谈岛内乡村振兴困境 盼从两岸交流中取经

 

图为海峡两岸智库专家参访安吉余村 邱梦颖摄影

 

【华夏经纬网报道/邱梦颖】自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以来,短短几年间,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已经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第九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期间,海峡两岸智库专家实地参访安吉余村、德清莫干山民国小镇等,从“近代、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切身感受到湖州的快速发展,并深度分析了岛内地方创生目前存在的困境。

 

“大陆人民凝聚力可以称得上世界典范”

 

台湾学者谈岛内乡村振兴困境 盼从两岸交流中取经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张家春 邱梦颖摄影

 

“难以相信在短短几年间,可以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改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张家春受访时感叹,这几年看到大陆很多县市都有类似的“示范村”,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足见大陆的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他认为,大陆全面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是依靠党的整合力量和人民的凝聚力量。一方面,专家做好发展规划后,要靠党的力量进行整合,政策才得以落地实施并推动执行;另一方面,也因为老百姓向心力很强,愿意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种凝聚力量,我觉得别的国家是看不到的,外国人都很感动,可以称得上全世界的典范。”

 

张家春认为,台湾可以从两岸交流中借鉴大陆乡村振兴的经验,比如技术采用等方面。但他也提到,由于观念和社会运行模式的不同,台湾进行意见整合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磨合期。他举例,台湾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污染整治,可能是个别市场的问题,很难做到统一的规划设计,或者很难执行到底。另外,涉及到公共财产的政策也很难推动,“就像公园的板凳属于公共资产,每个人都可以坐,但是没有人想要出钱,这种情况比较难矫正。”

 

“台湾地方创生规模较小,效益比较不明显”

 

台湾学者谈岛内乡村振兴困境 盼从两岸交流中取经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柳金财

 

在听闻外地民宿老板进驻余村后,会与当地农民协商,给游客安排采摘等体验,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柳金财点赞大陆乡村的创生思路,认为这是可以创造联动经济收益的举措。“既符合当地独有资源的DNA,如保持乡村村貌、建筑特色、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等;又可以结合文创、交通、旅游等不同的产业,做出有益的创造。”

 

他也提到,岛内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地方创生项目,寻找乡村振兴的路径,但仍有几点问题尚待解决。第一,由于城乡发展的差距扩大化,造成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年轻人过度集中在城市,留守在农村的都是老人跟小孩,这个乡村的产业经济就很难得到发展和创新,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就成了关键难题。柳金财认为,要让年轻人自愿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农村的相关产业配套必须很完整,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不能断层,“假如我是产业的中游,回到农村发展,可是我的上游和下游都距离我太远,无形中会增加交通成本和相关原物料的供给成本,所以地方创生的效益也不可高估。”

 

第二,政策规划存在矛盾性。柳金财指出,一方面我们希望把城市的人口拉回农村,可是我们一些县又在倡议要“升格”成“都”,想获得台当局更多的财政分配。但“升格”的结果,反而扩大了“这个都”跟隔壁邻近县之间的城乡落差,导致周边县更贫困化,县里面的人又被拉回到城市里面。

 

第三点,柳金财感慨,台湾“执政”当局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式的主导跟规划,地方创新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分散,导致创造出来的效益比较不明显。并且台湾村里长、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些可能彼此的政治立场不同,如果彼此无法进行很好的协调或者是有利益平衡问题,就会造成对于在地方治理和发展理念上的冲突,抵消了原本该有的合作力,反而造成一种内耗。

 

台湾学者谈岛内乡村振兴困境 盼从两岸交流中取经

 

安吉余村 邱梦颖摄影

 

据湖州市台办主任姜宝荣介绍,湖州生态环境优美,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以安吉余村为代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石矿、办水泥厂,处处炮声隆隆、粉尘漫天,2004年,余村关停矿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湖州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余村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实现了绿色转型。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对余村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完)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