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

我来自台湾澎湖。关于端午节,自小到大不变的记忆就是粽香四溢、菖蒲艾草挂门庭,还有在澎湖岸边观看赛龙舟那精彩刺激的竞技场景……

 

临近端午节,母亲仿佛有“例行公事”要办一样,敦促全家人跟她一起完成——挂菖蒲、插艾草。一早从传统市场买回家的菖蒲、艾草,散发着一股新鲜而清香的味道。将这两种药草整理捆绑后高挂在大门两侧。母亲说,端午挂置菖蒲和艾草能够保佑全家人平安顺遂,因为药草具有禳灾、除恶的功效。街坊邻居家也是如此。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

 

母亲所言不无道理,这本来就是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端午之际正值农历五月,天气炎热,蚊虫、病毒孳生,人体也愈发容易遭受病痛的侵袭。在诸多药草中,菖蒲、艾草的气味清奇、芳香,有驱赶蚊绳虫蚁的作用,再加上菖蒲叶片形似利剑,高悬在大门口可以避邪。于是,在人们年复一年的经验积累和流传中,菖蒲、艾草之于端午就有了特别的防疫意义,这也是具有端午独特意涵的公共卫生文化的表达吧。

 

对于外婆来说,她迎接端午的“例行公事”要提前好些天着手准备,以确保家人和亲朋好友在端午节当天能够品尝到她的拿手“肉粽”。在我的记忆里,外婆厨艺精湛,她制作的肉粽更是人间美味。软糯弹牙的糯米搭配上炒熟的虾米、香菇和花生,还有一整颗饱满的咸蛋黄和一大块肥而不腻的卤肉包裹其中,一口咬下去,咸香味扑鼻而来,所有食材在口腔中糅合形成的可口滋味,令我每每想起都垂涎三尺、难以忘怀。

 

说起端午食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爱的口味,尤其是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俗丰富多彩,人们可以品尝到肉粽、豆沙粽、八宝粽、红枣粽、碱水粽……等等。那五花八门的甜粽、咸粽在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端午习俗的同时,何尝不是共同的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两千三百多年的岁月长河,世代子孙用过端午、食粽,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始终保持着无比的崇敬与感念。

 

端午的菖蒲艾草可以驱虫避疫,端午的各式粽子可以饱口腹之欲,端午展现力量与动态之美的赛龙舟则令大家激动不已。距离端午到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参加龙舟比赛的人们就已经默默准备起来了。回想儿时过端午,最令我欢喜雀跃的事情就是到澎湖岸边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龙舟的外观大多色彩鲜明,红色、黄色、青色……亮眼无比。龙头高昂着,看起来格外精神。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整齐划一地滑动着船桨,人人神情坚毅,努力拚搏着向前行。我由衷感悟到团结奋进的真谛。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

 

6月3日,来自海峡两岸的龙舟队在福建厦门集美龙舟池里竞渡。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两岸同胞过端午都有龙舟比赛,而且这项比赛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有一次到厦门集美旅游,途中碰巧经过“龙舟池”,这是当地每年举办龙舟比赛的固定场所,一方面意在悼念屈原,另一方面展现当代国人的坚强心志和健全的体魄。把爱国精神与龙舟比赛的习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习俗所代表的精神可以绵延不断地存续于人们的生活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里的点点滴滴,将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中的共同文化基因激发出来,并以浑然天成的具象文化表达形式呈现给整个人类。因此,每一年过端午,我都会深刻感受到端午文化带给我们中华儿女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作者:陈怡蓁)

浓浓端午情 两岸一家亲

2023-06-21

 

浓浓端午情 两岸一家亲

 

图为台胞台属在江苏常熟端午联谊活动上展示亲手包的粽子。主办方供图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临近,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热闹亮相。为了增进海峡两岸同胞情谊,连日来,大陆各地举办多彩多样的活动,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囊……两岸同胞一起共话佳节、共叙亲情、祈福平安,其乐融融。

 

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包粽子是海峡两岸共同的端午习俗。在大陆各地举办的台胞台属联谊活动上,两岸同胞欢聚一堂,互诉“粽”情。尽管远离家乡,但浓厚的端午氛围让台胞台商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一个个亲手包出的粽子,串起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情缘,营造浓浓的“两岸一家亲”氛围。

 

在浙江宁波,30余名台胞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古镇古韵迎端午 两岸民俗‘续乡情’”欢度端午活动,包粽子、做香包、送祝福,与在台湾的亲属视频连线,分享在大陆的生活点滴感动。活动现场制作台式粽子与本土碱水粽子环节,让台胞梁宸郡大呼“过瘾”:“参加这个活动,一起交流民俗,让我这个‘吃货’很满足!”

 

在江苏常熟,台胞台属140多人一起制作台湾南部水煮粽,那是大家心中“家的味道”。随着食材上桌,包粽子能手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折粽叶、填糯米、放馅料、裹粽叶、扎线,不一会儿,一只只粽子便制作完成。手艺娴熟的包粽子能手还手把手教授方法和技巧,老手新手齐上阵,分享劳动成果,共享快乐时光。

 

在广西玉林,60多名台胞台商台属欢聚一堂,大家围桌一起包着“同心”粽,与岛内的亲属视频连线通话,互唠家常、送上节日祝福。欢声笑语中粽香弥漫,大家都感到很温暖,“就像是回到家里一样”。

 

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画“立蛋”、穿汉服、系彩丝……在各式各样的趣味民俗活动中,两岸同胞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庆市台资协会近日举办“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文化两岸亲”端午活动,其中特别设计了“立蛋”环节,因为这是深受台湾大小朋友喜爱的节庆活动。“相传在端午午时,谁能把生鸡蛋立住,就能博得一年好彩头。大人和孩子趴在地上一起立鸡蛋,博好运、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亲子感情。”台商张翠华说。

 

湖北省台办近日举办“台鄂青年端午融情交流”主题活动,两岸青年30余人相聚武汉大学,大家围桌而坐,欣赏古琴演奏、楚辞朗诵,品尝蛋黄酥、绿豆糕等传统小吃,并体验投壶、射五毒、做香囊等端午民俗。台生冯天亨还在现场穿上了一套黑纱侠客风格的汉服,感觉“非常惊艳”。冯天亨笑言,在台湾过端午也会放艾草、吃粽子、划龙舟,但从来没有穿过汉服,此次活动让他收获了一项新体验。

 

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安徽合肥包公园内,20多名台胞参加游园会,包粽子、捶丸、踢毽子、系彩丝、投壶、射五毒……丰富精彩的活动让台胞卢俊玮一家玩得不亦乐乎。扎根合肥5年多,卢俊玮渐渐被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爱上了这片土地。“包公园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通过沉浸式体验,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佳节气息。”他说。

 

带来心灵的润泽

 

共同的节日,蕴藏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在热闹的端午节庆活动中,两岸同胞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体味时令节气的变迁,切身感受到血缘亲情的紧密相连。

 

在屈子故乡湖北秭归,海峡两岸屈氏后裔共聚于此,访宗祠、划龙舟、包粽子、寻宗认亲……“包粽子,挂艾叶,家家户户种兰草,在屈原宫祭祀先祖,我们家族的端午节风俗,与秭归当地一样。”参与此次活动的台胞屈庭辉说。今年50岁的屈世崇则是第二次来宜昌,“来到秭归县万古寺村,就像游子回到家乡。”海峡两岸屈氏后裔还在活动后发出共同倡议,追寻先祖足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缔结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

 

在江西南昌,常住台胞台属代表20余人在体验端午传统民俗活动之余,还现场齐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作《九歌·国殇》,感受诗歌的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在字里行间浸润的浓烈爱国情里,两岸同胞在中华文化传承上产生共鸣。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传统节俗永远能够给两岸中国人带来心灵的润泽。”重庆市台协妇女暨两岸婚姻家庭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戴承蓁说,希望通过举办更多中华传统佳节联谊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展开全文

台胞:来大陆过了个难忘的端午

2023-06-21

台胞:来大陆过了个难忘的端午

 

端午节专场活动(图片来源:金华市台办)

 

中国台湾网6月20日讯 包粽子,做香囊,听浦江乱弹,看婺剧表演……临近端午,浦江曹街文化礼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台湾南投县名间乡的乡亲们。

 

近日,台湾南投名间乡乡亲一行20多人来到金华开始为期一周的参访,这是“情牵两岸 金彩投缘”2023金台邻里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参访团的行程以金华的乡村为主,他们在这里感受婺州乡村魅力,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这里的香囊特别精致,在大姐的指导下我也做了两个,带回去送给孩子。”第一次来大陆的刘良姿展示着刚刚完工的香囊。

 

几天的参访,这群台湾同胞已经融入这里的生活,也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刘姿良,这是她第一次来大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让她直呼不可思议。“金华的村落美丽,农民富裕,关键人很友善,真的和我在台湾听到的不一样。”当丈夫约她一同来大陆时,刘姿良还是有些顾虑的,即使丈夫已经多次到过大陆,并告诉她大陆真的很好。“我身边的朋友都和我差不多,没来过大陆,我们接收到的讯息就是大陆比较落后,也没有那么友善。”她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再次来大陆走走看看。(中国台湾网、金华市台办联合报道)

展开全文

粽香两岸迎端午 京台两地一家亲:高雄基层社区参访团走进北京

2023-06-21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马晓叶):“台湾北部的粽子是先将虾米、香菇等配料炒熟,再上蒸笼蒸,口感爽利有嚼劲;南部粽是将五花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与生糯米一起包进粽叶,再煮熟,口感讲究软糯绵密。但是,大家也很喜欢北方口味的小甜粽。”京台两地民众在共同探讨南北方甜粽、咸粽的口味差异时说。

 

粽香两岸迎端午 京台两地一家亲:高雄基层社区参访团走进北京

 

6月20日,高雄基层里长、理事长、里民等一行21人来到北京西城区,走进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主办方供图)

 

粽香两岸迎端午 京台两地一家亲:高雄基层社区参访团走进北京

 

6月20日,高雄基层里长、理事长、里民等一行21人来到北京西城区,走进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主办方供图)

 

6月20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佳节来临之前,台湾高雄基层的里长、理事长、里民等一行21人来到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开启了“迎端午 粽飘香”两岸一家亲的北京之旅。

 

在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高雄参访团听取了西城区区情简介,了解什刹海街道整体建设情况和兴华社区的概况,观看了什刹海街道宣传片。参访团成员们表示,充分感受到北京基层社区为居民提供优质人居环境的用心、细心和诚心。

 

高雄参访团还了解了兴华社区在为老养老特色服务、优化130余项政务服务流程、实现157个停车位社区全区域停车自治以及打造便捷居民就餐、银行、商超“15分钟生活服务圈”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参访团成员说,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的血缘之情不能断,也断不了。希望更多台湾老乡来北京看一看,亲眼见证北京乃至整个大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大变样,把北京人民的热情、友善之情带回岛内。他们表示欢迎北京的朋友们能去台湾交流参访。

 

活动最后,参访团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与正在申遗的北京中轴线的交会处,沉浸式体验什刹海地区自然和人文整体非遗景观,品味大美西城人与景、古与今、时尚与传统的和谐共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