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生看过来:大陆高校三月招生 流程更便利、选择更多

自3月1日起,有意到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考生可以登录“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报名。大陆412所具备招收台生资格的高校将全部使用这个系统,且不收取任何报考费用。

 

每位考生可以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5月15日至19日,考生可以登录系统查询录取情况并进行确认,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于5月底登录系统补报名。这样,台湾学生就读大陆高校的报考流程将更加便利、选择也更多。

 

台生看过来:大陆高校三月招生 流程更便利、选择更多

 

大公网为此发表评论文章《大陆推出新举措 台生求学更便利》。文章说,今年大陆具备招收台生资格的高等院校数量比去年多了一倍,台生报考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大陆求学也更方便了。文章还说,这些年大陆进一步给予台企和台胞与大陆企业和居民同等的待遇,如今又在教育领域推出新举措,这些都印证了大陆切实为台胞谋福祉的诚意和善意。

 

为了方便台湾学生到大陆高校就读,大陆不断放宽台湾学生申请大陆高校的标准。从2010年的“前标级”以上,放宽到如今的“均标级”以上。也就是说,台湾学生学测成绩语文、数学、英文任何一门达到“均标级”以上,就可以直接申报大陆高校。这里所说的“学测”,指的是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是台湾地区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考试。考试成绩分为5级:顶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12%)、前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25%)、均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50%)、后标级(占参考人数总数的前75%)、底标级。

 

台湾学生到大陆就读的渠道宽了,学习深造的舞台也更大了。去年,大陆首次试点启用以“学测”成绩招录台生的统一平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207所大学参加了试点,录取台生人数比2021年增长了22%。台湾学生也首次凭借“统测”成绩报考大陆13所本科高校和6所高职院校。台湾青年小罗在大陆高校完成了研究生学业,现在在大陆就业。小罗说,大陆用实实在在的政策张开双手欢迎台湾学生,台湾学生在大陆求学很幸福。据小罗所知,每年都有近三千名台湾大学生在大陆高等院校获得奖学金,大陆不仅为台湾学子在大陆读书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也为他们未来在大陆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小罗认为,随着祖国大陆的快速发展,在大陆的台湾学生只要用心、肯拼搏,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台生看过来:大陆高校三月招生 流程更便利、选择更多

 

在大陆的惠台政策保障下,台湾学生近些年来到大陆求学的人数总体保持稳定,目前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约有1.2万人。台湾学子求学大陆,不仅能很好地认识和了解大陆,也能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拓展自己人生发展的舞台,更有利于两岸同胞加深相互了解和增进互信认同。

 

大陆有14亿人口,有1.6亿的市场主体,有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随着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大循环的活力将日益强劲。这个广阔的舞台可以向台湾学子提供无限的可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祝愿有意到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都能达成所愿。(作者:如之)

台生“登陆”学习深造的舞台更大了(日月谈)

2023-02-02

2023年台湾“学测”考试刚刚结束。根据大陆今年的高校招生新政,台湾学生可凭此成绩报名就读大陆高校,招录流程更便利、选择也更多。长期以来,大陆积极为台湾学生在大陆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保驾护航,台生因而乐于“登陆”求学。反观岛内,“台独”浊浪弥漫校园,令大陆学生望而却步,随着今年最后一批陆生本科毕业,陆生在台恐无新人接续。

 

大陆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国际排名也不断攀升,本就是莘莘学子心仪的目标。再加上大陆持续支持台生赴大陆求学,不断优化相关招录程序,大陆高校对台湾学生的吸引力自然越来越大。2022年,大陆首次试点启用以“学测”成绩招录台生的统一平台,北大和清华等207所大学首批参加试点,实现录取人数较2021年增长22%。台湾学生也首次可凭“统测”成绩报考大陆13所本科高校和6所高职院校,来大陆就读有了新渠道,台生“登陆”学习深造的舞台更大了。

 

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大陆对包括台生在内的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始终心系台胞福祉。早在2013年,大陆便将台生纳入医保,为其免去后顾之忧。在求学、生活、后续发展等各方面,大陆也为台生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据统计,每年有数千名台湾学子来大陆高校就读,有近3000名高校台生获得奖学金。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目前约有1.2万人,并于近年总体保持稳定。大陆天地宽阔机会多多,不少台生在学成之后,还会选择留下来发展。

 

相形之下,在台陆生人数近年却急剧减少。陆生入台2011年才实现,当年928名大陆青年注册入读台湾高校。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产物,入台陆生人数在2016学年达到高峰。随着民进党上台,陆生人数不断下滑,如今即将本科毕业的陆生仅有约800人。

 

陆生入台,不但能缓解岛内因少子化带来的高校招生难题,更能激发台湾学生好学精神、促进良性竞争,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对于台湾社会有利无害,岛内有识之士乐见其成。“逢中必反”的民进党却处处为难陆生。民进党上台前,推动岛内通过针对陆生的歧视性政策“三限六不”,限制陆生赴台总量、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开放报考证照、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等,严重损害陆生正当权益,严重挫伤陆生赴台热情。民进党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地破坏两岸教育交流。

 

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挑唆岛内民众仇视大陆,以至有台湾教师公然在课堂上霸凌陆生。陆生除面临精神压力,更因长期被排除在台湾健保体系外,无法获得疫苗、口罩、快筛剂等医疗物资,生命健康欠缺保障。

 

2020年,民进党当局以疫情为借口禁止陆生返台,令陆生蒙受学业和经济上的多重损失。对于陆生赴台求学,自始至终,民进党当局都未给予其公平待遇和权益保障,反倒百般设限刁难。大陆为保证陆生正当权益不再继续受损,不得不宣布暂停新生赴台求学。随着今年最后一批陆生本科毕业,恐将无新生入岛接续。这一切的责任,都在民进党当局。

 

令人无语的是,台湾陆委会却再次倒打一耙,指责大陆“片面宣布暂停”“剥夺陆生来台学习机会与权益”,而民进党当局“欢迎陆生来台学习与交流的立场与政策始终如一”。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进党当局休想颠倒黑白瞒天过海。哪里的气氛友好、适合发展,两岸青年心里有数,自会用脚投票做出选择。台生“登陆”源源不断,岛内陆生急剧流失,就是最好的证明。

展开全文

国台办:助力更多台湾学生在大陆实现人生梦想

2023-02-08

中新网2月8日电 8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朱凤莲指出,希望有意愿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都能达成所愿,我们将持续为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深造提供便利和服务,助力更多台湾学生在大陆实现人生梦想。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依照今年招生政策和办法,自3月1日起,台湾高中毕业生可凭“学测”成绩报考大陆高校。请介绍有关政策。

 

朱凤莲表示,台湾2023学年“学测”考试已于1月中旬结束。我们热忱欢迎符合条件的台湾学生报名申请大陆高校,将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在台湾的高中毕业生可以通过三个渠道申请就读大陆高校:

 

第一个渠道,3月1日起,参加“学测”考试的台湾考生可以登录“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报名。大陆412所具备对台招生资格的高校今年将全部使用该系统进行招生,不收取报考费用。每位考生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5月15日至19日,考生可登录系统查询录取情况并进行确认,未录取的考生可于5月底在系统中相关高校征集志愿环节进行补报名。

 

第二个渠道,参加“统测”考试的台湾考生可向闽南师范大学等13所本科高校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报名。

 

第三个渠道,福建8所高校对台单招及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招”相关政策不变,具体时间以高校官网公布为准。

 

朱凤莲强调,希望有意愿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都能达成所愿,我们将持续为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深造提供便利和服务,助力更多台湾学生在大陆实现人生梦想。

展开全文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学生刘育宇获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22-11-04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学生刘育宇获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刘育宇(图片来源:湖北省台办)

 

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日前揭晓,经学院遴选,学校团委推荐、省级初评、全国评审等环节,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学生刘育宇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刘育宇是台湾省苗栗县人,2019 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曾获各级科创比赛奖项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B级(省级)立项2项,其他类型比赛奖项6项,获教育部台湾学生奖学金2次。他热心公益服务,积极参与两岸青年交流、校园文化、支教助学、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累积志愿时长达400余小时,荣获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积极分子”“2020年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21年度优秀志愿者”,中国青年报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

 

据了解,“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自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活动自开展以来,广大高校师生积极响应,寻访青年榜样,弘扬自强精神,在社会上形成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今年,全国高校共有10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1832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中国台湾网、湖北省台办联合报道)中国台湾网11月3日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