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为外资在华互利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2-21 10:34:02 | 来源: 中国网 |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或将出现更明显的“多轨”复苏模式。在通货膨胀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国际资本既有向高利率国家流动的需求,又必然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究竟是“脱实入虚”,还是“由虚转实”,存在实际效果与市场预期之间的权衡与博弈。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包括外商投资在内的各种企业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在地缘政治冲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产业链断链和重构加剧的环境下,稳定统一的大市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推进。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大的重点区域外,各省市区所辖区域内和重要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市场联通明显提速,企业发展所能获得的市场支撑相应更强。伴随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各行政区域市场监管的协同将进一步改善,为企业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创造有利条件。
2023年,中国将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为外资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降低外资从市场准入到发展环境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使其能够并愿意“走进来”“走下去”,获得长期发展利益。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一直秉承欢迎的态度,从法律法规的完善到市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再到政府间的协定保障。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舆论环境,都对外国投资者较为友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持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打乱了全球投资者的计划。不论是对华投资还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即便有线上会议等工具的支持,实地考察调研仍是必要的环节。跨境人员流动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使不少跨境投资项目计划推迟。伴随2023年跨境人员流动措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面对面的交流将变得更为频繁。前期积累的投资需求,以及因环境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新市场机遇,将可能得以加速释放,推动外资加快流入。
伴随全球经济技术的升级发展和中国市场的持续演变,外资对华的关注和兴趣点也更广泛。实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外资的意愿与关注有所回应。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和国内市场的扩容升级,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权重和能力不断加强,也悄然改变着外资来华投资的目的。
为中国消费者服务,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应用全球技术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在外资企业来华目的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加。要让外资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需要持续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为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种权益提供更全面、细致的保护,激励企业通过扩大研发投入增加无形资产的投资收益。
也应该看到,各国发展实践证明,对外资的鼓励并不意味着超国民待遇,吸引外资不应也不能够以牺牲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为前置条件。单纯依靠税收等政策优惠的方式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对于多数外资而言,获得平等的对待往往比政策洼地的吸引力更大。通过参与和协作,外资会对在华发展有更强的信心和意愿,形成更稳定的贸易投资关系。
自主开放当然重要,通过国际协定进行约束更令人信服。加快推动对接高标准经贸协议,将加强中国与有着更高开放度经济体的市场对接,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好保障,为跨境商品、服务、知识产权、数据、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加速经济复苏和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 2022-12-15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外资篇
- 2022-12-06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定投资信心 外资积极拥抱A股
- 2022-12-06人民币汇率走强 外资增配中国资产
- 2022-11-28加大税收支持力度 外商来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