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中国经济对世界至关重要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受多重冲击显著放缓,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增大,其主要因素是全球性的通胀、仍然存在的疫情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直接拖累了全球经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扮演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健的中国经济对世界至关重要,一些国家妄想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害人害己。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可期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利好。

 

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中国贡献史无前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历程中不断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和贸易大国。中国不仅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经济奇迹,更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30%左右,连续1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第一。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更是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了18%以上。

 

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国家门槛。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发费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年的3.4倍。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称,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8.1%。有关测算结果表明,2013-2016年,如果没有中国因素,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0.6个百分点,波动强度将提高5.2%。

 

中国经济发挥着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

 

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表明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仍有深化空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国为每年的全球经济增量贡献30%以上、构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与世界共享资金、技术和市场等,中国的科技创新也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近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作为世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商机无限。以上个月刚刚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为例,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就增长了3.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有效推动了区域合作和全球的互联互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引擎。据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此外,在国际金融领域,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篮子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中国A股也被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全部纳入,金融更是不断助力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力效应加速形成。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在一起。企图把中国经济发展看作“威胁”和“挑战”,试图把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中国与世界经济“脱钩”,既不可行,也害人害己。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可期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利好。

 

2022年是世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推动经济从疫情之中快速恢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为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二是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新十条”明确了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等优化措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将进一步助力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要及时果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保持政策力度和强度,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