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 介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0-22 00:19:46 | 来源: 新华社 |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21日上午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代表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向中外记者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翟青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他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
系统谋划开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翟青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从2015年底试点开始到现在,督察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
督察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压实了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翟青介绍,第一轮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3294项任务总体完成率近96%,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任务完成近60%。两轮督察共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7万件,已经办结或阶段性办结28.6万件。
他说,下一步,将系统谋划开展第三轮督察,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这是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在回答记者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时,翟青说,长期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通过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健全、生态环境执法更严格
这是分会场。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翟青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监管制度更加严密健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断建立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二是责任体系实现历史性突破。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责任之严明前所未有。三是机构职能进一步整合优化。
翟青说,近年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查办按日连续处罚等重点案件共计17万多件。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2016年、2018年分别严肃查处了两起典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件,2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持续优化。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这是记者在分会场提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翟青表示,中国坚定地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他介绍,中国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有40多个国家的150余个合作伙伴,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务实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截至2022年6月已经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各方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为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翟青说。
翟青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其他问题。160余家媒体的240余名境内外记者参加了记者招待会。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高敬、申铖)
这是记者在分会场举手提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相关新闻
- 2022-10-21生态环境部: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 2022-10-17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
- 2022-10-21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