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2-10-06 19:45:04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6日成功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包括这4处新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到30处。

△通济堰总干渠进水闸(水利部供图)
通济堰渠首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南河、西河、金马河交汇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通济堰灌区目前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灌溉面积52万亩。

△兴化垛田(水利部供图)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分布在江苏兴化湖荡区,是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历史上垒土成垛形成的垛田,发展出有着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和独特灌溉方式的灌溉工程系统。目前它仍在发挥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涝、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等效益。

△松古灌区
松古灌区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的典范。从当初人们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逐步建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明清时期灌区工程体系臻于完善,至今仍在滋润着松阴溪两岸16.6万亩良田。

△上堡梯田
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北部山区,面积约有5.1万亩,属陡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的上堡梯田灌溉工程,既包含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系统,也包含良好的生态保护系统。
与中国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列入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伊拉克、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的15处。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140处,分布于18个国家。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 2022-06-23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26处,它们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
- 2020-12-09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2019-09-05中国再添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新闻推荐
- 受权发布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25-10-24
- “找回真正的历史”,岛内呼吁堂堂正正纪念光复80周年2025-10-24
- 两岸出版界携手合作,共促文化交流与民族复兴2025-10-24
- 港珠澳大桥开通7周年 客流量超9300万人次2025-10-23
- 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2025-10-23
- 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