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螃蟹杂学家?“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8-26 17:17:13 | 来源: 央视网 |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又到了一年一度螃蟹的主场。
如何在大快朵颐、谈天说地、推杯换盏、交口称赞“今年的蟹真肥”之际,一点点漫不经心又一丝丝不以为意抛出一些相对“有内涵”的螃蟹话题?
你需要成为一个螃蟹杂学家。
不难,从传统美食到中医知识,从健康养生到文学造诣,掌握几个关于螃蟹的热、温、冷知识就行。
热知识
孕妇不能吃螃蟹吗?
“孕妈妈不能吃螃蟹,吃了会流产”的坊间传言让很多有孕妇的家庭“闻蟹生畏”、“谈蟹色变”。
但其实这样的传言在中医学里从古至今都没有病例根据。中医把螃蟹归为“寒性”食物,如果孕妇本身体质正常,平均一周内吃一只新鲜的蒸蟹是没有问题的。搭配姜末、老醋甚好,如果能再熬一碗紫苏叶汤就更完美了。
西医里螃蟹更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如果孕妈妈在孕前并没有螃蟹过敏或者肠胃不耐受的现象,完全可以放心吃。但是醉蟹、刺身等是万万不可的。
螃蟹不新鲜了还能吃吗?
不新鲜、死了的螃蟹为什么就不能吃了呢?这个问题要辅以科学实验数据来支撑解答。
判断螃蟹有没有风险主要有两个指标:菌落总数会不会迅速升高、是否含有致病菌;螃蟹死后体内会不会产生组胺、尸胺、腐胺等有害生物胺物质。
通过对经常食用的大闸蟹与梭子蟹进行实验,发现——
大闸蟹死后2小时,体内的菌落总数就会激增,24小时共增55%。5小时的时候就会出现有害生物胺,伴有浓郁的腐臭味。梭子蟹虽然比大闸蟹好一点,但是24小时内的菌落总数也会激增。
大量数据表明,吃蟹必须吃新鲜的、活的。
温知识
“赛螃蟹”有螃蟹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赛螃蟹”之所以“赛” 是因为它确实“不是螃蟹,胜似螃蟹”?
到底是什么食材能“赛过”螃蟹?答案就是“鸡蛋”。
一道看似简单的炒鸡蛋,冠以“赛螃蟹”之美名,摇身一变成了中华传统名菜。
秘诀就是:把制作螃蟹的调味料用进鸡蛋里。分开蛋清和蛋黄,加上姜末、蟹醋和香油,搭配虾汤、鸡汤提鲜。蛋白就是蟹肉、蛋黄自然成为了蟹黄。可不就是“赛螃蟹”吗?
醉蟹是生螃蟹还是熟螃蟹?
把生螃蟹灌醉,一年四季都能吃!这可不是开玩笑。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发明“醉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时时刻刻能吃到螃蟹的愿望。
在李渔看来,薪俸有限买不起太多螃蟹来吃简直是对螃蟹的一种“侮辱”:“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源自李渔《闲情偶寄》)
所以醉蟹就这么被李渔研究出来了:每年蟹季,蟹糟、蟹酒、蟹瓮都是准备好的,连腌制醉蟹的家丁都被李渔尊称“蟹奴”。这样制作出来的醉蟹,味道鲜味、保存时间长。这一技能也流传到了今天。
冷知识
现代哪个作家最爱吃螃蟹?
那就不得不提鲁迅先生和螃蟹的二三事了。
鲁迅先生极爱螃蟹,提到螃蟹的文章就有23篇,提到的次数更是多达47次。
《论雷峰塔的倒掉》里,他用短短一段话把怎么吃“蟹和尚”写得跃然纸上:“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用螃蟹说理真的是信手拈来:
提到鲁迅和螃蟹,还不得不说一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梗”。1932年,鲁迅在辅仁大学做演讲说——
从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成了“探险者”“开拓者”的代称。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以谁是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有人说是汉武帝刘彻。
在《汉武帝别国洞冥记》里有记载:“善苑国尝贡一蟹……有百足四螯”。
不过在更早的典籍《周礼》里,也记载过其实螃蟹这一吃食,很早进去了宫廷食物名单:“青州之蟹胥,虽非常物品,进之孝也”。“蟹胥”就是蟹酱,那时候用蟹制成的食物就已经被宫廷所接受。
怎么样,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基本就是一个高级螃蟹杂学家了,品蟹宴上,冷知识、温知识、热知识选两个任意搭配简单露两手,增长知识、活跃氛围效果一定不错。
相关新闻
- 2020-12-08食物考古:正确认识人类的饮食历史
- 2021-01-27知道吗?干饭人干的不是眼前的饭,而是记忆里的饭
- 2021-02-20古人怎么吃?揭秘“有味道”的中国考古
- 2021-02-20自热食品的谣言“大坑”,你中了几条?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