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再燎原——来自中国首个脱贫摘帽县井冈山的回访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2-24 11:09:08 | 来源: 新华社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火从这里燃遍大江南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星火从这里席卷神州大地。
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成为中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7年的9606元,增至2021年的14551元。
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的笑脸拼版照片(2020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接续奋斗,矢志振兴。
5年后,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红土地,回访昔日贫困山乡,感受这里升腾起的勃勃生机,见证广袤乡村星火再燎原的振兴图景。
有的村人均收入增长十倍多
春节刚过,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就来了不少外地车辆。
脱贫户彭夏英早早起床,将自家餐馆、民宿打扫干净,等待游客到来。“如今,家里一年能挣10多万元,盖起三层新楼房,大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娃,小儿子回村办农家乐,买了小汽车……”说起脱贫后的日子,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村庄内外,眼前所见和脱贫时也有新变化:
进村3米5宽的水泥路变为5米宽的沥青路,新建了人车分流栈道、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公共厕所等新设施,新房、汽车、游客更多了,村民接待游客更方便了……
拼版照片:上图为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彭夏英站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前(2016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万象摄);下图为彭夏英站在自家开办的民宿前(2022年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郭杰文摄)。新华社发
“现在,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从脱贫前的2000多元提高到2.8万元。”村支书彭展阳说。
荷花大仓、大陇案山、长塘古韵、半亩方塘……如今,驱车穿行在井冈山乡村,不仅道路宽敞、山林秀美,而且路边不时就能看到像神山村一样的乡村旅游点,井冈山旅游已从单一景区旅游转为村村有看点、处处皆景点的全域旅游。
村庄变美,产业变旺。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红歌《十送红军》中的井冈山拿山镇,一条国道旁草莓基地、灵芝产业园、黄桃合作社、猕猴桃基地等园区基地“扎堆”,形成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带。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6年2月2日拍摄的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景观(新华社记者万象摄);下图为2022年2月15日拍摄的神山村景观(新华社记者郭杰文摄)。新华社发
“我们成立了产业联盟,农民每年能从这里拿到上千万元打工、地租、分红等收入,各村村集体一年也都有10多万元收入。”拿山镇党委书记王小辉说。
过去,井冈山农民“上山砍毛竹、下田种水稻”,产业单一。如今,黄桃、猕猴桃、火龙果、竹荪等越来越多特色果蔬在红土地“落地生根”,当地绿色食品产业园4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迎来一家家企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山乡巨变,引凤归来。
春节过后,一场场“乡贤茶话会”在井冈山展开。往年这时,很多人都将外出开始新一年闯荡,如今却聚在一起,共话在本地的发展机会。
“现在,想回来发展、向我打听的人越来越多。”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80后”谢玉龙10多年前从深圳回来,在山上养鸡,如今年收入数十万元。他说,当年自己回来时很多人不理解,如今返乡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小山村引来千万元投资
每年春天,井冈山东上乡乡间小路上,群蜂飞舞。
地处大山深处,过去,这里不少村民都会在房前屋后养蜂。2018年引进一家企业投资后,当地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建起蜂蜜加工厂,还打造了“井冈蜜境”田园综合体,走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现在的日子像蜂蜜一样甜!”东上乡浆山村蜂农陈运福加入养蜂合作社,如今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景色(2021年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山乡巨变,源自脱贫攻坚打下的基础——
在井冈山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鹭鸣湖田园综合体,由企业投资、村民入股的“共享农庄”新模式一年可让村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
“我们这里生态好,但过去交通不便,到城区要一个多小时。”井冈山柏露乡长富桥村村支书郭荣林说,通过脱贫攻坚,过去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五六米宽的沥青路,村庄环境也更好了,2017年有企业投资数千万元打造田园综合体。
游客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参观“井冈红旗”雕塑(2021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如今,井冈山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典型县,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行政村村村通客车、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光纤网络和4G信号,小山村引来上千万元投资的故事不断上演。
山乡巨变,来自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努力——
在井冈山葛田乡古田村,3年前,当村支书张玉荣提出要打造研学基地时,一些村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研学基地。
张玉荣租了两辆大巴,把80多个村民拉到几个搞研学的村庄参观,大伙边看边问边学,回来后开始对村庄进行大改造,去年古田村研学基地正式营业。
“去年,我们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约3万人次,带动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张玉荣说,如今,村里家家有民宿、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
游客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参观“胜利的号角”雕塑(2021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今日井冈山,乡土能人、返乡创业者、村集体、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乡村大舞台“共舞”,用新理念盘活乡村资源,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让村民有薪金、租金、股金等多元收入。
山乡巨变,得益于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
“20个矿泉水瓶,2斤纸壳,可以给你积200分。”在井冈山茅坪镇马源村乡风文明积分银行,志愿者陈建超忙着为前来兑换积分的村民登记。
“我们结合环境管护、垃圾分类等6类内容,开展‘遵规守约’积分兑换商品活动,让越来越多村民参与村庄管护。”他说。
游客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游览(2021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民宿协会……在井冈山,越来越多的乡规民约、自治组织,让村民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
驻村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次帮扶行,一生帮扶情。”
柏露乡长富桥村前任驻村第一书记江志强离任时说的这句话,被接替他的宋俊鸣写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
江志强被评为井冈山市“最美第一书记”。宋俊鸣记得,去年5月,他来接替江志强时,江志强用一个多月时间带他入户走访,对村民家的情况如数家珍,江志强和村民间的深厚情感打动了他。
“接力棒交到我手里,我要跑好这一棒。”宋俊鸣说。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古田村,村民在编草鞋纪念品(2021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接续的人,接续的情——
在井冈山一个个山村,一支支扶贫工作队变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一任接一任,工作队队员一批接一批,奋斗在带领村民过上更好日子的道路上。
有的驻村第一书记退休后,依然割舍不下对村民的感情,继续当起村里乡村振兴顾问。
在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的井冈山市高山红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文龙才(左)和社员展示脱壳的井冈红米(2019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老许,这批莲子好卖吗,蜂蜜产量如何,商铺生意怎样……”退休后,叶维祝的身影依然不时出现在村里。
2015年8月,他从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来到几百公里外的井冈山东上乡曲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届满又主动留任,一直到去年退休,吃住在村里,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带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顺利脱贫,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160万元。
“待久了,放不下。”他说。
朴素的话语,成为许多干部的共同心声。有人离开了依然经常回村“探亲”,有人带着对群众的情感奔赴新岗位,有人依然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井冈山市高山红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文龙才(左)和社员在稻田里收割成熟的红米稻谷(2019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许多群众对帮扶干部也念念不忘——
去年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派驻井冈山新城镇排头村的3位博士干部离任后,村民谢超敏仍时常和他们打电话、通视频。他是村里一名脱贫户,在3位博士指导下,掌握了火龙果种植技术,在产业基地每月有2600元工资,还养了200多只黑山羊,出栏后有10多万元收入。
“他们给我铺好了致富路,我要努力把日子过好。”他说。
一心为民,民心所向;
星星之火,因而燎原。
吉安市副市长、井冈山市委书记傅正华说:“井冈山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民心所向而兴;民心也是共产党人永远的‘根据地’,我们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华社记者郭强、熊家林、郭杰文)
相关新闻
- 2022-01-29时政Vlog丨锅里的幸福
- 2022-01-27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 2022-01-19中国2022年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