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台湾
2021年的台海局势极不稳定。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美国“以台制华”频打“台湾牌”,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大肆叫嚣“抗中保台”,这些都是导致台海风高浪急的根本原因。但是,与2019年和2020年相比,岛内民意发生了显著变化,民进党当局“抗中保台”效力大幅度下降,社会氛围趋于理性,两岸关系走向和经济民生议题的关注度上升。
台北松山区一家传统市场内,民众在购买蔬菜。(新华社记者 徐瑞青 摄)
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抗中保台”牌逐渐脱敏。2021年,岛内疫情大规模反弹,民进党当局坚持“政治防疫”优先,致使疫情无法得到有效管控,严重冲击了庶民经济,民怨沸腾,对民进党当局的支持力度大大减弱。为挽救颓势,民进党当局再度祭出“抗中保台”牌,把纯属于岛内民生议题的“四项公投”强行扭曲为“中国企图吞台湾”,意图再度掀起“抗中反中”浪潮。不过,民进党当局并未如愿。“四项公投”案最终没有过关,可是民进党当局赢得也实在不那么好看。相对于蔡英文在2020年宣称的狂卷817万票连任,这次“公投”每案仅得到400多万票左右,已然流失了一半,被岛内评为“不败而败”,“讨厌民进党”的氛围正在上升。
“抗中保台”牌失效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台湾民众越来越厌恶蓝绿两大政党之间的恶斗。当“四项公投”沦为蓝绿两党的角力场后,很多民众宁愿选择不投票,并用这种消极方式表达对政党之间恶斗的不满,“四项公投”投票率仅为41%。
台湾民众对“亮眼”的经济增长数据无感,期待更多改善民生需求的措施。2021年,台湾经济晒出了耀眼的数据单,全年GDP增长有可能超过6%,是十年来罕见的高增长。但是,“亮眼”的经济数据掩盖不了岛内经济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甚至是畸形,电子通讯等少数高科技产业因电子类消费产品畅销而获益,就业人口巨大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却饱受疫情冲击难过年关。况且,台湾的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的大部分来自于大陆,并不是岛内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果。“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的民调显示,近七成民众对整体经济增长无感;《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90%以上的民众认为“万物皆涨,只有薪水不涨”。这是对民进党当局吹嘘的经济绩效的极大讽刺。
台北街景。(新华社记者 徐瑞青 摄)
对民进党当局两岸路线不满的声音大幅上扬,期待两岸和平成为岛内民意最大公约数。民进党当局为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明目张胆地“倚美谋独”,且挑衅动作越来越大,甚至抛出“两国论”,助推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台海局势变化直接牵动台湾民众的神经,他们对当局处理两岸问题不满的声音大幅上扬,就连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都显示,“不满意”与“满意”比例已经基本相当。《远见》杂志的民调则反映岛内多数民众期待两岸和平互动,68.6%的民众赞成“两岸应增加互动”,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4.4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调反映多数台湾民众并不愿意在两岸兵戎相见时上战场,也不赞成当局通过大肆采买美国军火来保卫台湾的安全。他们认为,美国对台军售将加剧两岸紧张对立,况且美国不会真正为保卫台湾而战。
由此可见,台湾社会正呈现一种“抗中”退潮、理性回潮的现象。不过,我们必须清楚看到台湾社会更为复杂的一面,那就是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倾“独”趋势并未完全扭转。台湾政治大学所做的追踪民调显示,2021年,岛内主张“偏向独立”和“尽快独立”的比例基本未变,这反映出台湾理性回潮的民意更多的是基于现实利益得失的调整,推动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民心民意基础仍待进一步夯实,两岸融合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作者:沐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