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总书记的“核心关注”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11-04 10:37:11 | 来源: 新华社 |
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右)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左)颁奖。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
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同师生们亲切交谈。习近平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兴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链路(2016年11月26日摄)。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8月,“墨子号”卫星提前完成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1月17日上午,习近平在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师生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2019年4月18日,在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国家磁共振中心,科研人员在人体成像仪前讨论实验进展情况。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这是5日上午,习近平亲切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军事医学研究院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了解疫苗和抗体研制情况。
2021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路如森研究员介绍黑洞的相关知识。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对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成功绘制出偏振图像。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合作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习近平、王沪宁等会见与会代表。这是习近平邀请黄旭华代表坐在自己身边合影。
2017年5月11日,在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实验室内,学生们在上实验课。
相关新闻
- 2021-11-04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 2021-10-22日凌结束 天问一号恢复科学探测
- 2021-08-20中国科学家发现国际一流光学天文台址
- 2021-10-15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探测太阳有何意义?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