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一家园” 推进祖国统一——解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09-01 11:30:31 | 来源: 新华社 |
水有源,木有根。台湾青年林智远来大陆创业六年,几经努力,今年终于寻到根脉,在福建漳州平和县接上了族谱。看着泛黄纸页上的一行行名字,他思绪万千:“六死三留一回头。四百多年前,祖先驾着木船,历险横渡‘黑水沟’,赴台垦拓谋生。几世纪后,我坐着‘海峡号’轮船,几小时就从台湾回到故园。真是沧海桑田!”
潮起潮落,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厚重历史。风云变幻,人为藩篱被打破,回家的渴望不再是无奈的叹息。过去四十余年来,在祖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感召下,众多台胞跨海而来,最主要祖籍地福建成为他们登陆首选。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石龙洪
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代潮流,福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两岸走近走亲、携手圆梦、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独特作用,不断谱写“两岸一家亲”的新时代篇章。
建设“第一家园”:为何首选福建?
台湾海峡最窄处直线距离不足130公里,西面是福建平潭岛。岛上的北港村依山傍海,一片黛青色的石头厝错落有致,犹如童话城堡。
福建平潭岛上的石头厝及海滨风光。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厝,在福建方言中,意指房子,更有家的含义。石头厝的古朴、村民的热情,让林智远一见倾心,更倍感亲切。他向村民租下石头厝,融入台湾元素、文创理念,改造成民宿,既保留原生态风情,又兼具创新设计。
闽南随处可见的红砖古厝和台湾见到的一样,地道小吃“与奶奶做的味道一样”。台湾三步一庙、五步一宫,供奉的神明都是从大陆分灵而来。漫步在祖先故土,林智远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闽台同根同源,食相同、文相近、语相通,完全没有距离。”
“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有天然优势。”他说。
“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明清时期,福建先民移居台湾逐渐形成高潮,如今八成台胞的祖籍地是福建。祖先带去的原料种子、生产技术、民俗文化、伦理观念,至今深刻影响着台湾社会。
朝霞中的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及周边古城保护核心区域。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闽台一脉传,是两岸一家亲的缩影。1895年甲午之殇,台湾被外族侵占,许多“誓不臣倭”的爱国志士毅然回渡福建,留岛同胞面对殖民者高压统治仍坚守家国认同,将祖先牌位和族谱藏于内室。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胞欢欣鼓舞,不少人面对海峡,朝着故乡含泪叩拜。
上世纪八十年代,亲情的力量融化封锁两岸的坚冰,台胞回大陆寻亲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蔚然成潮。因天然的亲近性,福建成为台胞最早回大陆落脚深耕的省份。
台湾农业专家周骏声在他打造的农场。新华社记者郭圻摄
也是在那个时候,台湾农业专家周骏声不畏当时岛内的“风险提示”,毅然回到福建推广农业技术。他在泉州清源山深处打造了一座“武陵农场”,栽下莲雾、栾树等台湾树种。“有机会回大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心向往。”一晃30年,周骏声已近古稀,他把心血浇灌在祖先的故土上,帮助同根乡亲致富。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新的构想,指明方向。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新征程上开启新探索,对福建而言,既是重大历史使命,也是重大政治责任。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说,福建将发挥独特优势、勇于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回望历史,福建始终走在对台交流合作前列。1980年首家落户福建的台资企业挂牌,1989年福建率先设立台商投资区,1994年首次在厦门口岸实行台胞落地办证政策……近年来,福建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率先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推出允许台资独资开设诊所、允许自贸试验区新设台资企业注册为内资、直接认定台湾职业资格相应职称和采认台湾职业技能资格、支持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举措。
如今,福建台企达1万多家,闽台贸易额累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台资累计突破300亿美元;闽台婚姻累计11.7万多对,约占两岸婚姻1/3;福建率先实现与台湾所有港口海上直航全覆盖;逾5000名台胞在福建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平潭综合实验区率先构建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信体系,培育融合试点村居逾80个;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100多项对台交流合作创新举措,40多家台资企业注册为陆资企业……
当前,福建正加快建设两岸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说,有中央政策支持,经济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独特、社会基础深厚、文化渊源密切、对台交流合作经验丰富,福建建设“第一家园”,具有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
探路进行时:两岸融合发展如何推进?
今年入夏前后,台湾地区遭遇半个多世纪最严重旱情,民众为水所困。但与泉州一水之隔的金门,因为有大陆供水,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陆的供水很充足,占了金门七八成用水量,是救命的水。”金门水厂技术人员叶晋良言谈间有种“高枕无忧”的轻松。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来自福建的清水流进金门田埔水库旁的受水池。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
站在泉州晋江围头村海岸边眺望,天气晴好时,围头湾那端的金门岛清晰可见。这里距金门仅5.6海里,2018年8月5日,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高品质用水正是在此汇入海底管道,输往金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近年来,向马祖通水,与金马通电、通气、通桥项目,均在向前推进;疫情前闽台海空直航航线航班持续加码;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建设分别预留金马候机区;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率先全面推广网上预检、实现边检通关“零等待”……
应通尽通,亲上加亲。当围头新娘开始嫁去金门时,台湾云林姑娘吴妘蓁随父母回到祖籍地泉州。
深感故乡“人亲”“土地亲”“语言亲”,吴妘蓁父母21年前决定回到泉州投资办厂。他们生产的台湾贡丸源自福建,清朝时传入宝岛,几经改良,又回到了老家。
如今,父母创办的公司成为规模化生产的龙头食品企业。回来时还是中学生的吴妘蓁已成了“泉州媳妇”,接手管理企业事务。
台胞吴妘蓁成了“泉州媳妇”,正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新华社记者郭圻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吴妘蓁的公司遇到停工停产难题。当地政府很快送来“家人般的援助”,从筹措防疫物资到解决员工返岗困难,从减免缓缴税费电费到帮助利用网络直播开拓市场,企业不仅顺利复工复产,销售额还增长十个百分点,孵化出新品牌。
当地政府还迅速安排公司员工接种疫苗,让吴妘蓁更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我和家人的家是小家,我和员工打拼的企业是大家,福建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是更大的家。”她说。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如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据福建省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介绍,福建正全力书写“通、惠、情”三篇文章,努力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加快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抓工作机制促融合。出台《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成立“省委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工作推进小组”,不断完善政策落实、台胞权益保障等机制,推进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
——抓优化服务提质效。当好台企来闽投资兴业的“服务员”、创新发展的“护航员”、开拓市场的“推销员”,打造更多“一站式”窗口,提供更多“一条龙”服务,帮助台胞融入新福建,共享发展成果。
——抓同等待遇求先行。落实落细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率先向社会公布首批225条同等待遇清单,逐步建构起惠台利民政策体系,提升台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9月,来福建参加第十二届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代表们。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从台胞享受医保、购房等同等待遇,到许可台企同等参与新基建、支持台企上市,政策措施愈加具体、细腻,让我们愈加感受到家的暖意。”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惠台利民措施不断落实落细,为台胞登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打造了更好环境。
共生共荣:“第一家园”未来图景几何?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遇到多少风浪,那个灯塔永远为你点亮,回到这里休息补给后,可以更好地再出发。”这是来自台湾新竹的刁威淇对家的体悟。
来厦门四年,作为海沧区青礁村的社区营造员,这名“90后”台青深度融入当地生活。
台青刁威淇在厦门海沧区青礁村担任社区营造员。新华社记者郭圻摄
“大陆舞台大、机遇多,真心诚意欢迎台青来发展,我为什么不来试试?”享受公积金、医保等各类同等待遇,刁威淇在福建处处感受到贴心照顾。更重要的是,他找到更好施展才华的空间,“潜力被激发,在这里,我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
“真心实意地为台胞着想,让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总经理范姜锋说,这些年他与大陆合伙人携手创业,收获满满。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范姜锋所在创业服务公司四年内协助逾7000名台青来闽交流,帮助超过300名台青、150个项目在闽落地,争取台青创业就业补贴逾900万元人民币。感受到“第一家园”魅力,他向岛内青年发出邀请:“如此精彩,我们怎可缺席?让我们把握崭新时代,成就美好梦想。”
在福建厦门进行网红经济创业的台青(左一),与她的主播们在直播后一起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当下,福建正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方兴未艾,吸引越来越多台胞前来逐梦、筑梦、圆梦。福建省副省长康涛说,要像金门供水工程一样,推出更多便利举措,把工作做得更到位,更好造福台湾同胞。
目前,福建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逾80家,前来实习就业创业台青逾3.8万人;300多名台青参与福建170多个村庄项目建设;一批台青在福建担任教师、医生、科技特派员、社区营造师,获评“非遗传承人”“劳模”“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
大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设“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专章,明确提出,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构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服务体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愿景、新机遇、新未来,让在闽台胞对“第一家园”抱有更多憧憬,冀望与大陆同胞携手打造祥和、安宁、繁荣、充满希望的共同家园。
“现在大陆的发展环境,与我30年前来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时代机遇不容错过。”作为登陆“过来人”,周骏声勉励台湾晚辈:积极参与“第一家园”建设,努力融入大陆发展,两岸青年共同打造家园。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说,希望福建成为两岸和平、共享、兴业的第一家园,成为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地区,为两岸同胞创造更多福祉,为推进祖国统一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东渡港区。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向海而生,务实勤劳、勇于冒险、豁达乐天的闽台同胞,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一句是“爱拼才会赢”,一句是“欢喜就好”。
“有梦、敢拼、有乡情,和祖先一样,我们都是开拓者,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怀揣梦想,勇毅前行。而我们不必九死一生,不必从零开始,是更幸运的一代。”林智远感慨说,“两岸一家,共生共荣。从乡村振兴到民族复兴,我们不会缺席。两岸青年作伙打拼,定能拼出美好新天地。”(参与采写记者:邓倩倩、褚萌萌)新华社记者赵丹平、顾钱江、石龙洪、李慧颖
相关新闻
- 2021-08-17投资30亿!福建平潭将建海上机场
- 2021-04-25数字福建之路 从习近平一个畅想开始
- 2021-08-27@台胞朋友 在这里,10分钟搞定办税!
- 2021-08-26四川江油市台办为台湾同胞解决实际困难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