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科普登月梦,回答网友妙语连珠......专访欧阳自远院士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06-15 10:18:20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欧阳自远,
86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
近日,欧阳自远参加两院院士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让欧阳院士热血沸腾。
在接受《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有着65年党龄的欧阳院士表示,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中国要力争能够做得更好、更有创新,有更多新的发现。
01
先是要“唤醒沉睡的高山”
后来与陨石“较劲”
1935年,欧阳自远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医药世家,“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17岁时,欧阳自远响应国家号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矿产勘探系。
毕业后,欧阳自远过上了每天天未亮就带着一壶水、两个馒头,背着地质袋子出野外,跑遍各种矿井,深入矿坑,观察矿脉,采集样品的生活。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轰动全球。而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人类的深空时代悄然而至。
一直低头找矿的欧阳自远开始抬头望天。
欧阳自远:我当时就感到我们做研究工作的得搞清楚几件事情:
一、人家为什么第一步要去月球?月球环境恶劣,大气压是0,温差300多摄氏度,白天热得要死,晚上冷得要死,不能居住人。但我们地球有很多产品要求在真空条件下温差变化大,而且要没有磁场,在地球上没有磁场干扰的环境需要创造,那有些产品就不要花那么多钱在地球上折腾了,可以在月亮上生产。另外月亮是个好跳板,从月亮发射火箭比从地球发射火箭节约能量6成。
二、我要搞明白到月亮上干什么?仔细研究美苏做的工作,我得不到月亮和火星的东西,但是天上会掉下来东西,我可以从这些东西研究起。
对当时年轻的共和国来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似乎是件很遥远的事情。地球上的天外来客——陨石,成了欧阳自远当时唯一能触及的太空物质。上雪山、进荒漠、闯南极、考察陨石雨……欧阳自远收集各种来自外太空的陨石进行研究。
1960年,欧阳自远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立了天体化学与核子地球化学研究组,正式开始跟踪研究月球探测动态和成果,并在中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和比较行星学的研究。之后,他还建立起了陨石和宇宙尘埃相关的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从事陨石学、天体化学、月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科研队伍。
02
从美国送的1克月球岩石上“榨”出14篇论文
美国人惊叹
1978年5月,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来中国商讨两国建立正常关系的相关事宜,他将一块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赠与中国,欧阳自远得到了研究这块月球岩石样品的机会。
然而,即便是1克的样品,欧阳自远也只能用0.5克进行研究,剩下的0.5克被送到北京天文馆,向公众展出。
欧阳自远:我就先安排非破坏性,再做破坏性。
记者:您看0.5克,您还接下去再怎么细分呢?还分得出来吗?
欧阳自远:假如我要把它变成粉末,破坏它了,有些我只要几个粉末也够了。我请上海的原子核研究所来,你们做几件事情,我还请冶金所来,你们做几件事情,我还请几个大学来,你们实验室有什么能力。任何一个研究单位都完成不了全部,必须把全国的力量组合起来。
历时4个月,研究小组最终确认这份样品是阿波罗-17号宇航员采集的高钛月海玄武岩,样品编号为70017-291,补充了70017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表面结构、形成环境等新资料后,研究小组共发表了14篇论文。美国先后向135个国家赠送过月球岩石,而中国研究出来的成果最多。
欧阳自远:后来我们开会时碰到美国人,他们告诉我,欧阳啊,我们什么都没说,你们全知道了。
03
十年孕育“三个字”
曾与栾恩杰、孙家栋组成嫦娥工程“铁三角”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具备深空探测的能力。欧阳自远期盼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1993年,他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专家组提出我国应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建议。
欧阳自远:中国为什么要去搞月球探测?当时的舆论并不是大力支持,当时很多人提出来,我们干嘛要花那么多钱去搞月球,你让美国苏联去搞不就完了?又不能吃不能穿,有些院士也反对。我花一年时间写出来,专家一论证,非常有必要,完全有可能,通过了。
然后国家说我们不能搞一次月球探测,我们要有一个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你们能不能编制出一个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来?我说行。我们就提出来,首先我们是无人探测。无人探测又分三段,第一步是绕月探测。第二步我挑一些关键的地方落下去,叫落月探测。第三步,有些东西要把它拿回来,落月然后采样返回,后来领导把这三步精简为三个字,绕、落、回,就这么来的。
经过长达十年的科学论证,2003年,欧阳自远等人提交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和总指挥栾恩杰及总设计师孙家栋一起组成了嫦娥工程的“铁三角”。
欧阳自远:孙家栋总设计师跟我说,他说欧阳啊,我是给你打工的。我说你瞎说,这怎么可能?他说,去不了月亮,我老孙负责,但是到了月球看什么、关注什么、拿什么、要解决啥问题,那是你的事,老实说最后还是要向你交差的,我们就是这种关系。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11月5日上午11时37分,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那一刻,欧阳自远和栾恩杰、孙家栋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了一起。
04
“嫦娥五号”采回的1731克月壤
将这样使用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发射升空,飞向月球。在经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地球,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采集自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重量为1731克。
至此,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圆满完成。
记者:当年的0.5克都可以做研究,那1731克又可以给我们提供多少空间?
欧阳自远:我们大概有几部分用处,第一部分确保国内的科学家他申请有特殊的一些仪器设备,他做当然会超过0.5克,会更多一些。我们要开展国际合作,人家国际上别的国家也想做那个地方的石头,人家最想做,这个是国家跟他们商量以后要做的,这是一部分研究用的样品。第二部分展览用的样品,公众要看什么是月亮的土壤,所以现在已经送给国家博物馆100克,我们自己国家天文台还要储存比较多,现在毕竟科技发展不是说已经完善完美了,还有很多余地要发展,留点样品以后有新的技术再做分析。
05
科学家爷爷入驻短视频平台
“科普会让公众越来越爱国”
2014年11月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编号为8919号小行星命名为欧阳自远星。尽管已经86岁,欧阳自远仍然保持着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工作一整天的生活节奏。工作忙时,以外卖充饥是常态。
欧阳自远:现在我是我们国家嫦娥工程领导小组的高级顾问,当然顾问也可以问也可以不问,但我觉得人家很尊重我们,希望有些关键性的问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所以我尽力支持他们的工作。
为推动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欧阳自远经常找机会宣传中国探月的重要性,他每年都会做科普报告五十余场,累计听众数万人。天外来客、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等太阳系行星、地外生命探寻……他的报告主题生动而有趣。最近,欧阳自远还以个人账号身份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方寸屏幕间的“科普讲台”,与公众交流互动。
欧阳自远:建设现代化的国家不能光靠经济,公众的科学素质也需要提高到一定水平,我觉得科普是我们科学家的责任。通过科普让公众越来越热爱这个国家,越来越理解这个国家。每次收到小孩儿回信,我都感觉有一股非常巨大的热潮在推动着我。他们说爷爷,听了您的报告,我现在对太阳系、对月亮有兴趣,我以后也要做一个科学家,也要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样清晰的追求,他们有追求了,未来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要由这些人来担当,他们有这样的梦想,我们国家就有希望。
相关新闻
- 2021-04-28携手探索浩瀚宇宙 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探月合作
- 2021-04-25嫦娥六号任务预计2024年前后实施 或将继续月背征途
- 2021-04-25“土”特产后还有啥?——中国探月工程新看点前瞻
- 2021-05-17人民网评:以探索之心在火星刻上中国“脚印”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