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06-11 10:48:25 | 来源: 新华社 |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着陆点全景图,是火星车尚未驶离着陆平台时,由火星车桅杆上的导航地形相机,进行360°环拍,经过校正和镶嵌拼接而成。图像显示,着陆点附近地势平坦,远处可见火星地平线,石块丰度和尺寸与预期一致,表明着陆点自主选择和悬停避障实施效果良好。
火星地形地貌图,是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后,由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第一幅地形地貌影像图。图像显示,近处表面较平坦,分布有大小不同的石块,边缘平滑、颜色较浅、呈半掩埋状,较远处有一环形坑,环形坑边缘分布有颜色较深、棱角分明的石块,更远处是几处沙丘。
“中国印迹”图,是火星车行驶到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处,拍摄的着陆平台影像图。图像显示,着陆平台熠熠生辉,国旗鲜红方正,表面地貌细节丰富。
“着巡合影”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送到火星车,再由火星车通过环绕器中继传回地面。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航天全线将继续发扬严慎细实、大力协同的工作作风,组织实施好各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高质量科学数据;秉持开放共享、互利合作理念,及时发布科学数据产品,让全人类共享中国航天发展成果;精心论证和实施好后续航天重大工程,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截至6月11日,环绕器在中继轨道运行状态良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8个火星日。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胡喆)
相关新闻
- 2021-05-26国际观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空征程
- 2021-05-24香港理大研发“火星相机”随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 2021-05-17联播+丨天问落火!听总书记航天强国之音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2025-09-08
- 外交部谈对石平采取反制措施:卖祖求荣只会自食恶果2025-09-0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在四川德阳举办2025-09-08
-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王牌栏目《新闻周刊》:《红丝绸》播映是俄中文化交流的盛事2025-09-08
- 英雄回家时间定了!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9月12日回国2025-09-08
- 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月全食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