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带回的“土特产”,原来是这个样子!
|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1-02-23 10:19:05 | 来源: 新华社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展览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方形似中国尊的容器储存的月球样品。这是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土特产”。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嫦娥五号一共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质微粒等。月壤颗粒质地微细,主要由氧(O)、硅(Si)、铝(Al)、铁(Fe)、镁(Mg)、钙(Ca)、钠(Na)、钾(K)、钛(Ti)等元素构成,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
要深入认识月球,除了遥感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月球样品,开展精细分析。根据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4种基础用途。
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球样品,目前储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为避免月壤受到氧气和水分的侵蚀,实验室出入有严格的清洁程序,并用氮气填充月壤的存储环境。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这个实验室主要负责月球样品的处理、存储和分析研究,包括月球样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矿物组分,尤其是一些消耗性的、需要大样本量的实验和分析工作,取得的数据将对外开放共享。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样品的分类、样品分样、部分物性测量和矿物化学分析等。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很多毫米级的岩石碎屑,科学家可以测算其结晶年龄,进而对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做出更精准推断,很可能会更新我们对月球的一些认识,并扩展到对火星、小行星和整个太阳系的了解。
按相关规定,月壤未来将向全国科学家开放研究。经过申请,国内具备研究能力和资质的科研人员可利用各类专用仪器设备,对月壤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分析。
相关新闻
- 2021-02-23习近平:勇攀科技高峰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0-12-22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返回地球是“巨大科学成就”
- 2020-12-17嫦娥五号“挖土”归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