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亿元里的科技“亲密度”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1-01-28 10:08:33 | 来源: 经济日报 |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万亿元,在实现这个来之不易的“百万亿元”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持续加强,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科技“含金量”更加凸显。然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庞大需求,中国整体创新能力的供给还存在差距。未来,要继续深挖科技创新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万亿元,中国GDP的史上首个“百万亿元”如期而至。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百万亿元GDP里,经济与科技的“亲密度”有多高?
科技进步已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目标: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这个目标实现了吗?现在,该项统计数据还未发布。但2019年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就已从2012年的不足53%上升至59.5%,从已披露的2020年各项经济数据来看,超额完成60%的目标应无悬念。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1.0%和8.6%。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前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点都没有改变。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趋势明显,反过来也促进更多线上消费的实现。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科技创新持续加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事业本身也与我国经济同步发展。中国研发投入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公布的数据中,2019年度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质量国际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的数量均已排名世界第2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中国科技事业这些年取得了飞速进步,反映出3个特点:一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确立了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创新环境营造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各类创新机构和科研人员,大大提升了创新效率。三是作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华为等公司为代表,一大批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崛起,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世界上也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含金量”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科技支撑。
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成立了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科大讯飞公司凭借此前深厚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参与了此次科技攻关,负责完成“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建设,要实现“AI读片”。
“我们的攻关团队在3天内就实现了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现场部署落地应用,并通过数据迭代与算法优化保证系统每日升级。”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说。
这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典案例。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现科技与经济“亲密度”的重要指标。
“自全国人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来,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据初步数据分析,2019年,我国3000多家公立高校院所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5万多项,合同金额超过150亿元。”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秘书长韩军说。
韩军表示,经济发达的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含金量”更高。“全国公立高校院所转让科技成果的单个合同平均金额约为100万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辖区内的244所高校院所,其平均转让合同金额达183万元。”
他认为,当前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团队。“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都没有成立专业化、社会化、独立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这是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得到改进。”韩军说。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需要复杂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从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需要进行二次应用开发,需要寻求风险投资,需要制定市场发展方案,将成果变成产品,最后实现产业化。
“大家美好的梦想是科技成果转化只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就可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科技成果转化,长路漫漫,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一公里一样艰辛。”韩军说。
从四个维度深挖科技创新潜能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中排在131个经济体中的第14位,比2015年上升15位。而从科技集群来看,中国有17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科技集群百强榜的第2位和第4位。
这样的成绩令人振奋。然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庞大需求,目前我们整体创新能力的供给还存在差距。
赵刚认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科技原创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仅占研发总经费的6%,发达国家一般为15%至25%。二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专利申请多、批准多,但大量专利并没有真正转化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补足短板,需要深挖潜能。赵刚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潜能巨大,可从四个维度深入挖掘。
一是用好世界最多的研发人员。2019年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已达480万人年,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庞大的科研人员基数,是产生杰出科学家和优秀创新成果的基础。
二是用好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实物消费市场。市场优势对创新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创新产品在巨大规模的市场中有更多验证和试错的机会,可以迅速回收成本、取得利润,然后再投入研发,不断改进、不断突破。
三是用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从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独一无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科技战中表现出色,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四是用好消费动力强劲的优势。中国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正在崛起,他们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强劲的消费动力,乐于接受各种创新产品和服务,企业应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新需求、应对新挑战。
“从这四个维度深挖中国科技创新的潜能,未来,我们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活力的国家。”赵刚说。
相关新闻
- 2021-01-21两院院士评出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2021-01-20中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
- 2021-01-19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完成初次评审 “弘毅”“麒麟”……你pick哪个?
- 2021-01-15让大数据真正发挥“大价值”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