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景德镇陶瓷艺人与老舍茶馆的盖碗情缘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1-01-14 15:36:51 | 来源: 环球网 |
北京,前门,老舍茶馆,熊洪祥先生。
迈进北京老舍茶馆的大门,继续往里走,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盖碗”。“大盖碗”的制作人就是景德镇陶瓷世家熊洪祥。
大盖碗
2020年12月15日,老舍茶馆迎来了32岁生日,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同时老舍茶馆企业管理商学院正式启动。现任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在当天的庆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还为熊洪祥颁发了“收藏证书”。熊洪祥表示,自1993年6月与大碗茶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先生结识,开启与老舍茶馆的合作,已累计为老舍茶馆提供了十万盏盖碗。这盏巨型京味脸谱“大盖碗”技术和制作工艺极为繁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盖碗。熊洪祥感言,此盏盖碗凝聚了自己对老舍茶馆两代人的感情,他对老舍茶馆深怀感激。
现任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为熊洪祥颁发“收藏证书”
熊洪祥出身景德镇陶瓷世家,1986年开始到北京做外贸瓷器生意。1993年3月18日,熊洪祥在北京南三环东铁匠营,原来的北京木材厂开办北京景德镇陶瓷市场,当时引起不小的影响很大,也受到了北京使用瓷器业界的关注。
清代以来,茶文化十分兴盛,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喜饮茶,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宫廷也在景德镇御窑厂定制了大量的盖碗茶具。对于出身景德镇陶瓷世家的熊洪祥而言,耳濡目染之下,对于盖碗的制作颇为熟悉。
1993年6月,经朋友介绍,熊洪祥第一次走进老舍茶馆,那时侯老舍茶馆的当家人还是创始人尹盛喜。当时老舍茶馆使用的盖碗是手工填粉彩技艺制作而成的,图案也是普通图案,不是专门定制的。熊洪祥就开始考虑给老舍茶馆特制盖碗,与老舍茶馆的“盖碗情缘”也由此开启。
老舍茶馆现在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但在创建之初,也颇为不易。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先生为响应党的号召,带领20多名返城知青自主创业,在前门箭楼旁搭茶棚,卖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既好喝、又解渴。老舍茶馆就是靠卖这样的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的。老舍茶馆现在仍然保留着“老二分”茶摊,卖的还是老北京人最爱喝的香片——茉莉花茶。老舍茶馆现任董事长尹智君曾经表示,这样做一是为了继续便民利民、服务百姓,两分钱就可以喝到一碗香香暖暖的茶水,非常实惠;二是为了给大伙儿留个念想,毕竟大碗茶伴随了几代老北京人的成长,虽然它现在退出历史舞台了,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再看到它时,会想起许多美好的回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让老舍茶馆的全体员工,牢记老一辈创始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永远不要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
盖碗
就是在这样一个寄寓着浓浓的老北京茶文化的老舍茶馆里,所使用的茶具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盖碗。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反映了中国人器用之道的哲学观。所以,鲁迅先生曾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在给老舍茶馆提供一两年粉彩技艺制作的盖碗之后,熊洪祥感觉到采用传统粉彩技艺制作出来的盖碗不符合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于是考虑使用新彩技艺制作盖碗。
熊洪祥说,粉彩技艺是产自景德镇的矿物原料加上含有有色金属的粘土,经过高温烧制窑变,烧出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因为不确定性,一些颜色就特别珍贵。粉彩技艺在现代用量很少,因为粉彩技艺都是父传子传下来的,很少有人能配出粉彩的颜色。粉彩适合做花瓶、瓷板画等。新彩则是化工原料,它的配色经过实验室配制的,比如放多少氧化铝、氧化铜等都是固定的,想要什么颜色就能出什么颜色,性能非常稳定,而且可以不放铅,适合做日用瓷。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提高,粉彩技艺就慢慢退出了市场。
熊洪祥当时就是采用最好的新彩颜料,在比较早的时期,给老舍茶馆提供特制的盖碗。当时老舍茶馆已经开始有演出,请熊洪祥设计盖碗,熊洪祥就摒弃了传统图案,设计了以京剧脸谱为主的盖碗图案。
第一批制作出来1000个,直接送到了老舍茶馆。自此新型盖碗就正式开始在老舍茶馆使用和销售了。新型盖碗正式上市之后,又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版权意识还普遍不强,熊洪祥设计的脸谱盖碗也是借鉴了一本著作。作者看到新型盖碗之后就提出了版权要求,在老舍茶馆支付版权费之后,新型脸谱盖碗也终于完完全全属于老舍茶馆了。
熊洪祥此后与老舍茶馆的合作也并未一帆风顺,在与现在的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多次讨论盖碗的用瓷和薄厚之后,才开始稳定地为老舍茶馆供货。这样一来,熊洪祥就持续给老舍茶馆生产制作盖碗,直到2017年,熊洪祥要搬家,就以极优惠的价格一次性把库存的3万多套盖碗全部供给了老舍茶馆。这些盖碗到现在还没有用完。目前,老舍茶馆的牙签筒也是熊洪祥供货。
“大盖碗”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老舍茶馆总觉得缺少一个镇馆的重器,熊洪祥就提议给老舍茶馆做一盏大盖碗。熊洪祥开始设计,做胚胎。为了制作这盏大盖碗,熊洪祥还专门请了一位工厂老板做胚,然后自己设计图案,制作的时候也是一波三折,到第3个才做成功。制作第一个的时候,还没有到烧制环节,干裂的时候就坏了;第二个又烧得变形了;第三个终于大功告成。单一做这一盏大盖碗其实是非常难的,共有9人参与,经过各个工序,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最终制作完成。2013年11月5日,熊洪祥夫妇将这一重达411斤,高75厘米,直径88厘米的巨型京味脸谱“大盖碗”赠送给老舍茶馆收藏。时至今日,这盏“大盖碗”已成为大家了解京味茶文化的一扇窗口。
在熊洪祥看来,老舍茶馆一路走来也很不容易,2003年,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去世时,自己曾在老尹总的墓前许下承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老舍茶馆的发展。
现在的老舍茶馆除了北京前门总店外,不仅在北京还拥有三家分店,包括在大兴国际机场开设的分店,还在全国拥有16家分店。熊洪祥不仅对老舍茶馆的蓬勃发展感到十分高兴,更为自己能在老舍茶馆的发展过程中出过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回首过去,熊洪祥对自己与老舍茶馆的合作充满深情。展望将来,熊洪祥希望自己能在退休后发挥余热,利用自己从年轻时就热爱的中医知识为身边的人带去健康和幸福。(文/张晓芳)
新闻推荐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在澳门考察,聚焦“一体”这个关键词2024-12-20
- 外企高管“来华热”折射中国市场“磁吸力”2024-12-20
- 2024“年度字词”揭晓2024-12-20
- 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2024-12-20
- 福建居民赴马祖旅游享优惠 “入马证”可线上办理2024-12-20
- 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在黑龙江举办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