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红职业化”现象 来自台湾的他们看到机遇
“我全网就130万粉丝,真的很少。但是如果把我这个粉丝基数放到台湾,绝对排得进前十。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差距。”20日下午,台胞、自媒体从业者王筠婷这样对记者阐释选择在大陆发展的原因。
台胞、自媒体从业者王筠婷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
在当天召开的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辨”论坛上,两岸青年针对新媒体热点话题,思辨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红职业化”现象。
“我认为网红这个身份本身和主播、模特、歌手等都是一样的工种,只是因为他们舞台在网络上,所以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网红。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发现其实不是网红‘职业化’,是职业‘网红化’。”王筠婷认为,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这个年代的特色和不同的社会现象,网红职业化就是这样一个现象。
王筠婷一直在做整合营销类工作,事业上一直孜孜以求的她在近40岁时收获百万粉丝。她说,自己只不过是一路跟随时代脉动,始终坚持用自己去做实验,因此转战自媒体也是一道必选题。“正好在这个年代里我火了,以后会不会火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要去一直跟紧这个时代,这是必须的。”
对于王筠婷来说,在大陆发展电商事业也是毋庸置疑的必选。和台湾相比,大陆有广大的腹地,不仅是生产工厂,还有非常庞大的内需市场,“这是一个时代趋势。”王筠婷来到上海后,发现在大陆做自媒体的量级和在台湾完全不一样。“所以来大陆不是选择,是必然。当一个人站到一个很大的舞台,四周围的视野变得非常宽广的时候。你的想法、概念就完全不同。”王筠婷说。
对于希望到大陆来涉足新媒体行业的台胞,王筠婷建议要先了解大陆市场,因为如果输出的内容不适合平台,可能会碰壁。“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流量4.5,这太惨了。”
王筠婷很支持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搭乘新媒体行业的职业快车。她认为,新媒体不只是属于年轻人的舞台,在各个社交平台活跃着的中老年人大有人在,“粉丝数量比我多!”
漳州科技学院教授、文旅设计研究院院长林昆范接受记者采访
漳州科技学院教授、文旅设计研究院院长林昆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网红职业化发展给产业带来的变化。他认为,直播主的职业化细分需要产业去打配合,因为网红带货或其他方式的流量变现已经不是一时的现象,而已然成为了一个崭新的销售渠道。
林昆范指出,台湾也有网红职业化带来的产业化转型,但影响还相对局部,尚未达到大陆这样系统性的转型程度。他认为,对于台湾有志于成为“up主”的人来说,大陆不仅仅提供了一个舞台,还提供了更成熟化的职业,更制度化的运营和更有保障的就业环境,当然还有最基本的——更有市场。
林昆范也建议,来大陆做自媒体行业需要对大陆市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广西师范大学台籍教师王孟筠
在新媒体时代下,电商主播、直播网红被赋予了互联网营销师的职业名称,网红经济越来越清晰,也给两岸青少年交流,带来新机遇。
“大陆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已经为两岸的青年打出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样板。”广西师范大学台籍教师王孟筠从自己的教师身份出发分析认为,网红职业化现象打破了从前“读书”和“职业”之间的分水岭,因为“网红”这个职业是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近距离”接触的,不需要毕业就可以了解甚至从中获取信息。
王孟筠认为,在和职业网红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网络伦理,精进人际关系沟通。网红背后的经营团队、运作流程、企业管理、经济效益转化也是学生们可以在课余娱乐时学习到的。“学生提早学到这些其实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王孟筠说。
“大陆网购的风潮比台湾更兴盛,物流结构和平台建设也比台湾更趋成熟。”王孟筠说,大陆网红在经济效益的转化上比台湾更好,但她相信,只要好好学习大陆这方面的经验,从中找出专属自己的创意节点,台湾的年轻人也能走出新媒体时代新的道路。海峡之声广播电台9月21日厦门消息(记者 曹婷 庄杨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