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至 香港航天扬帆起航
神州赴蟾宫,长征运神箭,天问探火星,北斗问碧穹……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历经沧桑巨变,在星辰大海的见证下,向着“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奋勇进发。香港航天科技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林家礼感慨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香港航天事业的‘东风’已经来了。”
荀子曰:“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香港航天科技集团乘“天时地利人和”之“东风”,宣布开发首个星链计划“大湾区金紫荆卫星星座”,致力于打造未来智慧城市,这预示着香港航天事业的扬帆而起,也将带动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
绝佳时机 迎来风云际遇
“一国两制”方针、“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实施,香港航天事业迎来风云际遇。
欣欣向荣的内地航天事业推动着香港航天事业的枝繁叶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体系完备,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一步步创建起中国“土生土长”的航天事业,在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香港依托于“一国两制”的优势,既背靠祖国,又与国际接轨,兼具完备的法律体系以保护知识产权、隐私及商业合同等。“最近刚出台的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非常重要。” 林家礼强调,“这不仅有助于香港维护安全、稳定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也符合香港更长远的发展利益,世界各地的人士应把共同握好、完善住这一制度。”
香港本地政策也是巨大推动力。2017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着重谈到了创新科技,提及香港要以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目标。林家礼说:“香港金融科技及新经济的‘东风’来了,进一步说明香港航天事业也迎来了‘东风’。”
独特地缘 创造有利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为香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为香港航天事业腾飞带来有利条件。
香港应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发展创新科技。林家礼指出,香港在电讯和资讯科技的基础建设方面领先全世界,可靠的电力供应可以保证数据中心,从而形成良好的互联网经济环境。“数字丝路”不容忽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及数字丝路的国际总站。
“航天数据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大都会,有丰富的数字资产,透过卫星收集区域数据,希望将香港打造成智慧城市。”林家礼介绍,于香港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发展机遇,早前取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会员资格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在建设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全天候、近即时的“金紫荆卫星星座”工程中,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主要承担卫星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保障“金紫荆星座”顺利部署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的战略合作也将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为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搭建安全、稳定、可控的云平台并为其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撑。
林家礼告诉记者,7月25日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正式入轨展开轨道与频谱验证的同时,“金紫荆一号”卫星也将于年内发射入轨并投入使用。“金紫荆星座”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围绕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群,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动态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及大湾区航天技术发展。
此外,“‘零关税’是不容忽略的香港优势”,林家礼多次强调香港在发展航天科技产业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由于香港实行低税政策,制作卫星的成本可谓全球最低,他举例指:“假设在内地制造一个卫星成本为100万美元,港产卫星的成本则为70万美元,金额的差距便是源于关税与制造业税。”
济济人才 夯实繁荣基础
作为国际化都市,香港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的优势明显,而粤港澳大湾区将帮助香港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在林家礼看来,“香港未来方向应是‘香港+’,放眼全球市场,争取全球资本,吸引内地、东南亚、硅谷、纽约等创科中心的人才和机构来港落户。”
大湾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更加紧密,“这就好比一支足球队,团队协作才能拿冠军。”此外,林家礼认为混合人才也会帮助航天事业有更多元化发展的前景,有助于香港未来成为国家创科大中心。“来自国外的人才拥有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想法,香港地区的人懂得香港的营商文化,而内地的人才则知道内地市场的需求与法规等,这样综合起来的团队竞争力便非常强。”林家礼强调。
林家礼指出,基于引进人才的基础,随着航天科技渐趋普及,将会与本地大学合作培养人才,开办更多航空相关的学科,应付未来职位空缺,“香港大学今年已开办首个‘太空科学硕士课程’,预料入行的大学生月薪达4至6万港元,薪酬高能吸引大量资优生报读课程。”
“万里长征,始于足下,我觉得一定要有梦想,也要借助‘东风’,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功也会帮助香港实现航天事业的辉煌。”林家礼说。
沈婧婕、严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