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的!台湾企业家揭秘“台商回流”真相
全台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从去年中美贸易摩擦到今年疫情爆发,蔡英文当局一直高喊台商回流,选前还说台商有7千亿(新台币,下同)、8千亿回流,其实都是“讲讲而已”,因为资金都是直接在台湾投资;而且台商从大陆撤离的情形也不多,因为已经做好全球布局,而且民进党当局5缺问题未解,叫愈多的台商回流,5缺问题愈严重。
蔡练生,72岁,逢甲国贸系毕业,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硕士,曾任“经济部”国贸局主秘、投资审议委员会执秘、智慧财产局局长,曾担任贸易谈判代重要成员,现为两岸企业家峰会副秘书长、全台工业总会秘书长。
蔡练生表示,蔡英文当局在选前说台商有7千亿、8千亿回流,都是“讲讲而已”,用选举口号振奋人心,台经济部门次长在立法机构答复时是0,因为资金都不是从大陆回来,而是直接在台湾投资。例如鸿海到南科投资设厂,算不算回流?如果把这些加进来,当然金额庞大,但真正从大陆回来的不多,所以这些说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台商?
他向中评社分析,另一个观察指标,如果真有那么多台商回流,但5缺问题未解(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为何都没人跳出来说没有地?因为地都是现成的,本来就有了,只是工厂增加两条生产线。
蔡练生说,台湾就这么大、资源就是只有这样,能发电的能力也就只有这么多,要怎么变出来?民进党当局怎么可能解决?所以不能天天叫台商回来,因为回来愈多,5缺问题更严重。
他指出,疫情舒缓后,行政当局要振兴经济,下半年服务业有在回升,所以应先考虑制造业,要持续纾困维持厂商的“那口气”;其次要提高台商的竞争力,可从AI、数位转型加速,让台湾变成创新研发中心,靠脑力赚钱,非劳力赚钱;而且这些都是整体产业结构要处理,不需要太多的水电。
他表示,从去年到现在,台湾整个工商业都受到蛮多挑战,一开始是中美贸易摩擦。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与贸易伙伴,不管是台商从台湾进口东西到大陆加工,或是在大陆投资生产商品,最终都以出口到美国的市场为主,其次是欧洲,整个生产供应链就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销到美国,所以当中美这两只大象在打架时,台湾就是很大的受害者。
他说,中美贸易摩擦一开始担心会不会造成“断链”的现象,因为台商在外从事生产制造很重要的关键是必须依赖群聚,如果贸易摩擦导致一些台商企业迁离大陆,这就会把原有的供应链给打散了;不过事后来看,这个冲击没有想象中的大,因为台商已经做好全球布局,也就是台商透过转单方式分散出口,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回避掉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
蔡练生向中评社分析,关税通常是进口商在负担,但还得看到底是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美国进口商当然可以为了降低高关税成本,转向其他地区采购,但问题于大陆是制造基地,美国进口商不一定能找到替代品,所以一旦非要向台商购买产品时,关税就会由美国进口商负责;如果不是,台商就得分担一些关税,而关税最后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中美贸易摩擦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大陆的台商也因为这样,撤离大陆的情形并没有想象中的普遍。
蔡练生表示,部分台商撤离大陆,一方面是大陆的投资环境在改变,各项成本不断增加,例如“五险二金”(五险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二金为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另方面,大陆某些沿海地方也是缺工,工人、白领的人事成本有时还比台湾高。
他指出,台商撤离大陆后,一是回台湾,但台湾有“5缺”问题。二是转往东南亚各国,但东南亚基础建设都更落后、不完备,都是“浅碟式经济”,市场不大、土地不大、人口也不多,包括印度在内,行政效率低,对企业服务热忱都不如大陆积极;三是大陆企业、日韩等外商也抢着去东南亚,一下子就把当地的土地炒高起来,所以真正迁离大陆的台商不多。
他说,今年初爆发疫情且还在持续中,各地方陆续管制人流、物流,从封城扩大到锁境,一下子把整个地球都冻结起来了,影响贸易往来与消费;台湾刚开始很多在大陆生产的零配件出不来,造成很多任务厂处在“停工待料”的阶段;过去工厂有很多库存,现在为求资金流通、减少成本风险,已经变成“0库存”经营。
蔡练生表示,到了下半年,大陆疫情稳定,各地陆续复工,但台商主要市场在欧美,美国现在疫情正好很严重,消费力下降,订单都没有了,所以台湾的制造业上半年是缺料,下半年是普遍缺订单。
蔡练生指出,台行政机构近期推出“纾困3.0”2100亿元,事实上其中1千多亿已经用掉了,就是前一阶段纾困时蔡当局加码释出,所以实际上剩下约800多亿,蔡当局纾困方向,该思考如何帮助制造业维持下去。(华夏经纬网转载中评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