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新基建”愿景展望
“新基建”概念早在2018年底便已提出,2020年以来,大陆对“新基建”的部署不断深入,提出“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5G基建、特高压、城市(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这无疑是大陆在世界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步骤,俨然已成新工业革命的“命门”所在。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虽起步较早,市场化运作水平高,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地位,但依旧面临市场起伏波动大、对外依赖性强、产业链层级低等问题,独立性和自主性均有待提高。
两岸协同展开“新基建”会形成双赢局面。台湾籍由“新基建”之春风,突破现有高新产业发展瓶颈,打破技术壁垒。而大陆亦可借鉴学习台湾“先行先导”之经验,加速“新基建”向纵深领域发展。可以说,“新基建”为两岸实现“携手合作拼经济,优势互补创商机”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台湾宜做好以下几点,尽快融入大陆“新基建”。
首先在两岸关系层面。两岸亟需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加强政治互信与多层级往来。当前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多层级往来中断,敌对情绪不断升温,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台湾参与“新基建”,不仅需要两岸产经界的密切合作,也离不开两岸的政策对接与资质互认,充分的沟通、商议、协调是必需条件。承认“九二共识”,回到一个中国的正轨上来,这也是台湾参与“新基建”的根本前提与基础。
其次在市场运作方面。要在“新基建”中携手共进,两岸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新兴产业共同市场,还需建构公平高效的市场监察管理制度。在新兴市场构建方面,对内充分调动商品、人员、资金、服务、通行等多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外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市场运作规范方面,设立跨域监管机构,承担引导和监督职责。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规范经营秩序,充分释放两岸高新产业活力;另一方面,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完善举报渠道,建立“黑名单”制度,努力做到监管协同化、信息化、人性化。
再次在金融服务层面。畅通融资渠道,通过精心设计相关金融工作机制,全面保障项目资本金的融资安排。包括灵活的多期限融资机制、多面风险管理、货币互换、利息资本化、项目保险甚至资产证券化等。如培育具有社会使命感的创投及PE公司,建立开放的两岸股票与债券市场等。这些都可使两岸“金流”顺畅流动,为两岸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最后是在法律层面。完善互认的法律体系是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重要保障。台资在高新产业领域技术积累丰富,而大陆则有着较强的政策执行力。一方面,两岸均需通过法律,各自规范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保障其依法平等地参与“新基建”,做到制度公开、市场透明,以期增进技术、提升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在推进两岸“新基建”行业标准互认共通基础上,可共同参与制定部分行业标准,尤其在提升“新基建”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方面。
对台湾而言,融入“新基建”较之“新南向”有太多优势。“新基建”可在短期内纾解全球疫情影响下终端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岛内产业不振现况。从中期看,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造的“云”经济模式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可消除台湾南北失衡、产业固化的积弊陈疾。而从长远看,“新基建”对台湾旧有产业格局有整体抬升作用,并可促使两岸新兴产业迈入世界前列。望民进党当局尽快放下“抗中”的政治思维,积极、务实地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开展两岸“新基建”合作,共同绘就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恢宏蓝图。(清华大学 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