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家:“双循环”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20-12-17 09:47:06 | 来源: 中国日报网 |
当下,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多国专家认为,“双循环”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预示着一个全球化新时代。
助力实现长期经济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称“双循环”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观念”。“它强调中国兼顾增长战略的内外部因素。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这两者如何协同发挥作用,而不是孤军作战。”
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Edward Tse)认为:“这是全球供求双循环的新模式,是全球化新时代的缩影。”在他看来,全球化1.0是“中国制造”的时代,那时中国是供应中心;而现在,随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出现,中国已经成为需求和供应中心。
从根本上说,“双循环”承认国内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下一阶段的重要性。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数据,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有6亿中等收入消费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双循环”正确认识到国内消费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而且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快于许多发达经济体。”
谢祖墀指出,在“十四五”初期,中国可能将更加依赖国内市场。他分析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而中国已经在有效控制疫情后推动经济快速复苏,由于外部循环可能不会很快恢复正常,因此内部循环变得非常重要。
在罗奇看来,“双循环”有望助力中国实现长期经济目标。“作为现代化先进经济体,中国将成功把‘双循环’作为实现其关键战略目标的手段。”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也将强调加大本土技术创新和加强国内供应链。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负责人路易斯·库伊斯说,对中国而言,加强国内供应链并自主研发更多技术至关重要。
经济学人智库(EIU)亚洲区域主管汤姆·拉弗蒂指出,中美关系紧张时的一些担忧已经转变为更加重视促进内需,尤其是家庭支出;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提升价值链,创造高端技术、能源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机遇。
拉弗蒂认为,由此可能导致的一种趋势是,外国企业将中国乃至亚洲的业务本地化。“这将意味着加大对当地研发的投资,扩大招聘当地员工以及业务,建立更深的区域伙伴关系与合作。”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Jing Ulrich)表示,“双循环”将是中国在疫情之下实现“V型”复苏后继续追求的正确策略,它将继续让经济朝着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方向发展。
新闻推荐
- 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德阳研习营赴罗江、绵竹开展交流体验活动2025-08-15
- 烟火两岸意绵长——“山海寻味”台湾青年交流营活动圆满落幕2025-08-15
- 诗意东坡故里 情牵两岸学子——2025川台大学生诗词会在眉山开营2025-08-15
- 商丘市举办“1895-1945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主题活动2025-08-15
- 台湾高雄关帝庙参访团到四川自贡开展文化艺术交流2025-08-15
- 线上线下看大戏 两岸一家国粹传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