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首次披露嫦娥四号600天科学成果细节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9-09 10:11:56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
玉兔二号月球车上全景相机拍摄的嫦娥四号着陆区360°全景图像 国家航天局供图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林维 )近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取得诸多科学成果。8日,航天专家首次披露嫦娥四号600天科学成果细节。
嫦娥四号2019年1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顺利开展科学探测,获得超过3TB科学数据。截至8月2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突破600天,月球车累计行驶519.29米。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与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共同组建的嫦娥四号核心科学家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分析挖掘,在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份、月球背面巡视区月表浅层结构、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截至2020年8月,在《自然》《科学》《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为月球科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王赤说,“我们想知道月球内部它的岩石的成分是什么?它物质的成分是什么?这些成分能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它其实能告诉我们月球的形成——月球是怎么来的?它是不是跟地球同时形成的?有一种假说,说月球以前大范围都是岩浆岩,但是这些岩浆岩它怎么凝固、怎么变成现在的矿石?能够来深入地了解月球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们现在刚刚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了非常多的成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也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对月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
玉兔二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月表内部有碎片的小坑的形貌、数字高程及剖面 国家航天局供图
王赤院士表示,研究成果表明,嫦娥四号首次通过原位探测直接得到月球深部物质组成,揭示了月球背面,特别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复杂的撞击历史,对月壤的形成与演化模型给出了关键证据,并首次在月表开展中子及中性原子的探测,为了解日月地的空间环境、宇宙起源等提供了重要参考。王赤说,“月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平台。比如说我们可以研究月球表面的一些空间环境的特征,比如说它的电磁辐射,它的粒子的成分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信息呢?这可以给我们带来来自于太阳风的粒子,它跟我们月球的相互作用。同时,因为月球的背面避开了来自于地球的电磁噪声,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电磁的临近区,我们就可以开展一些低频射电的观测,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关新闻
- 2020-02-27嫦娥四号取得新成果 科学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
- 2020-02-19通过14天极低温考验 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
- 2019-12-06嫦娥四号任务再获国际奖项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