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凯旋!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4-24 11:49:25 | 来源: 央视网 |
4月23日,“雪龙”号“雪龙2”号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此次南极考察队共有394人组成,历时198天,顺利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与工程技术维护以及相关海域调查等62项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次开启“双龙探极”新模式。“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9号从上海出发,10月15日从深圳启程,“雪龙”号于2019年10月22号从上海启程。两船总行程约7万海里,冰区航行4900海里,顺利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首航成功,“雪龙2”号顺利完成各航段航行任务。艏向和艉向破冰试验现场验证了“雪龙2”号在全功率破冰、冰厚1.57米、冰强500KPa的条件下航速可达到2.6节,符合设计指标。中山站卸货期间,为“雪龙”号破冰引航,将卸货点推进至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处,大大缩短了直升机吊运物资的距离,极大降低了海冰卸货的风险。积极应对各种大风浪、能见度不良、冰区航行等严酷挑战,顺利完成各航段航行任务。成功6次穿越魔鬼西风带,在气象条件恶化、躲避气旋的过程中,开展走航观测。
首次实施宇航员海综合调查,获取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长柱状沉积物”。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依托“雪龙2” 号首次实施宇航员海综合调查,行程5000海里,顺利完成9个断面83个综合站位的调查作业;回收潜标2套、布放4套。首次获取南大洋11个站位的中层鱼标本286尾,采集了18.36米长的沉积物一支,是中国南极科考史上获取的“最长柱状沉积物”,对揭示南大洋与气候变化、南极海冰与生态系统、南极底层水形成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了达恩利角冰间湖形成底层水并向西流动的证据。
首次进入阿蒙森海冰间湖区,开展了阿蒙森海—罗斯海综合调查。2020年1月1日至2月6日,依托“雪龙”号实施阿蒙森海-罗斯海调查,共完成9条断面58个站位的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以及3个区块的地球物理调查;布放深水潜标1套,完成35小时水下机器人试验,完成了3540平方公里水深资料空白区的全覆盖海底地形勘测;获取了总长68千米,17个百米深度剖面的海洋环境数据;首次进入阿蒙森海冰间湖区,完成12个站位的综合调查,发现了阿蒙森海冰间湖为侧纹南极鱼产卵场和育幼场。
受国际疫情影响,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等考察站自1月下旬开始实施封闭管理,加强疫情防控,切实保障队员安全。目前已回国的考察队员和长城站、中山站越冬队员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总台央视记者 郑天皓 李卉)
相关新闻
- 2020-01-22“雪龙2”号完成多项任务后抵达开普敦港
- 2020-01-22探秘南极动物世界
- 2020-01-17“雪龙2”号顺利穿越西风带驶向南非开普敦
- 2020-01-02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员“五大阵地”过新年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