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籍文献数字化提速 大批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3-25 20:01:28 | 来源: 新华网 |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在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供图)
新华社拉萨3月12日电(记者春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2019年西藏完成近6000函古籍文献普查登记数据整理归档,建设完成近6TB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利用进一步提速推进。
相关专家保守估算,目前我国存世藏文古籍文献总数约在数十万函以上,其中五成以上收藏在西藏境内的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保护单位,全区74个县区的1300多座寺院均有收藏。
过去一年,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分别协同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管理处完成1256函和884函古籍文献普查登记;完成山南市、昌都市、拉萨市和罗布林卡共计3445函古籍文献普查数据的汇总、整理、录入;完成日喀则扎什伦布寺1188函古籍文献普查;完成532叶破损古籍文献修复工作。
此外,为了让这些珍贵古籍文献真正“活”起来,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完成167函24126叶,总量5.94TB的馆藏珍贵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建设。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说:“为加快藏文古籍数字化进程,改变当前古籍文献‘重藏轻用’的局面,按照计划,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藏文珍贵古籍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将于近期完成建设,并与读者在线见面,届时将更好满足社会大众对数字化古籍的阅览需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已普查登记18000余函古籍文献;291函古籍成功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纂出版《雪域宝典》等数十本系列藏文古籍普查保护成果丛书;累计修复近3000叶濒危古籍文献,完成14个基层古籍收藏单位条件改善项目。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在西藏日喀则市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017年6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春拉 摄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在进行古籍文献普查登记工作(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供图)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